尹家蕓
摘 要:傳統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政治課堂教學時間里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思想政治基礎知識,常常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直接將教材內容籠統地“堆積”到學生的大腦中,忽視了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沒有將思想政治這一學科的本質——思想性傳授給學生,這就使得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成為只有形體無內涵的支架。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將情感因素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即利用情感教學開展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這里的情感不僅包括教師、學生的情感,還包括思想政治中所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等情感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有效運用情感教學呢?這將是論述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情感教學;教師;學生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進行情感教學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具備健康向上的情感,這就對現階段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感教學呢?情感教學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有何作用?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情感教學來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呢?
一、情感教學的含義
情感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因素的同時,將自身的言行舉止等情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指導,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
二、情感教學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興趣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教師充分利用情感進行教學,首先對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興趣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當他們的情感傾向于該學科的時候,他們往往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學習這門學科,當他們的情感偏離與該學科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對該學科產生排斥心理。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來源于他們對該學科的情感。情感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和教學環境中產生的,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聲情并茂的講解,課堂氛圍會愈加高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隨著這種氛圍的產生而被調動起來,從而以開放的心態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2.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能力
情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存在積極的影響也存在消極的影響。當學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受到英雄人物、名人事跡的感染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對這些人物、事跡產生敬佩心理;當學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探究到各種丑惡現象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厭惡、排斥心理。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利用情感的兩極性來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事物分辨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融洽師生關系
當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時,在教學內容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傾向,當自己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價值等相符合時,學生往往會覺得這個老師合自己的“口味”,從而對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由此拉近師生關系。
三、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情感教學的運用
1.教師尊重學生
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學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學生。”愛可以說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源泉。教師在開展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時,要想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單憑下命令是做不到的,反而會使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產生反叛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觀察,在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對其給予充分的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論學生的學習水平如何,都要以賞識教育為主,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而對其過分苛責;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這一見解正是學生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體現,教師不要因為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而對其遏制,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2.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高度統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僅憑借教師自身的情感投入是無法實現的,此時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積極性。
(1)教材講解,以理育情
古人云:“知之深,愛之切,行之堅。”由此可以看出認知是產生濃烈情感的基礎。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對某事物的認識愈加深厚的時候,他們的情感才會愈加豐富、深刻。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開展的時候,教師需要將教材中抽象的理論內容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在直觀中將這些單純的理論知識講深講透,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本質。比如,我在講“孝敬父母”的時候,會利用《游子吟》這首詩引出教學內容,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父母是怎樣對我們予以關心的?”學生們紛紛說父母在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學習方面對自己很關心。隨之我問:“那你們要怎樣報答自己的父母?”學生們說當父母老了要好好照顧他們,有的說等父母老了他們想要什么就買什么……我問:“那你們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學生們沉默不語。我抓住這個時機告訴學生:“孝敬父母不一定要等到父母老了,從現在起我們需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最后我要求學生在下節課上課的時候將自己的孝敬行為進行匯報。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用行動來踐行“孝敬父母”這一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故事滲透,以情動人
通過教學,可以發現教材中的一些例子不具備現實性或者離學生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當下的事件、社會故事等來彌補教材的不足,在真實事件的呈現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比如,我在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一內容的時候,會為學生呈現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畫面,讓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中感受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集體主義精神,并將其中的一些感人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在故事聽講中感受到英雄人物的無畏精神,從而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勇于面對艱難困苦的精神。
總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知識,更要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運用情感教學來感染學生,使學生真正受到思想政治理念的熏陶。
參考文獻:
[1]王彥方.淺議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學周刊,2015.
[2]于民.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資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