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
摘 要: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教師設計的活動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尤其是在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課堂上,教師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學生的心靈體驗、心理成長,而不僅僅是心理學知識的傳授者。所以,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教師的語言魅力很關鍵。
關鍵詞:團體輔導;教師;語言的魅力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是促進學生有效適應社會環境,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健康人格意識的一種輔導形式。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知識傳授,也絕不能單調呆板地說教,由于該課程性質的特殊性,對教師的語言有特殊的要求。在團體心理輔導課實踐中,教師只有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增強語言的魅力,才能使學生自覺地接受老師的觀點,學會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小學團體輔導活動教師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1.營造和諧的活動氛圍,認真傾聽,注重互動
小學團體輔導活動課,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必須營造一種真誠、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但是,還需要注意活動氛圍不能庸俗化,因此,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精心設置活動情境,這樣更有利于準確把握學生情感共鳴,為在活動中產生“心靈共振”奠定基礎。
小學團體輔導活動課,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這方面,教師要在活動中改變“教育者”的角色定位,用“真誠”“接納”“共情”“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學生相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感到溫暖、安全,形成相互信任的關系,學生才能夠在團體活動中敞開心扉,在融洽的氛圍中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小學輔導活動中,傾聽是最基本的反應技術,每位輔導教師都必須練習認真傾聽這一基本功。認真傾聽學生在活動中闡述的思想觀點,必要時“心耳并用”,采用“復述”和“澄清”的技術,濃縮、精簡學生所表達的信息,這樣,更利于突出重點,達到有針對性的輔導效果。小學心理輔導活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非常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將關注點放在互動上,改變傳統的師生“對峙”座位排列形式,課堂組織模式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推動學生團體的互動。同時,小組活動與全班回饋要有機整合,使得各小組之間能夠相互溝通,在互相啟發下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2.明確主題方向,引導學生探討、思考、反省、感悟
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應該是“非指示性”的活動,但是,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老師引導的作用在于可以將問題引入更深層次,將學生共同的感受加以銜接,同時,澄清學生未察覺到的,因界定不清、似是而非而易混淆的問題,并將問題引向深入,從而增加學生的認同感,使學生的認知和行為向著積極方向發展。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一定要聚焦中心,明確主題,在輔導過程中,要將焦點集中在中心問題上,防止輔導主題的偏移。由于團體輔導活動中學生的互動環節比較多,有時在互動中易出現漫無邊際、偏離主題的傾向,嚴重者個別學生還會強烈地提出反對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及時調停,施加適度而巧妙的干預,避免活動氛圍不融洽,保護團體氛圍不受干擾,以便于后續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小學團體輔導中教師語言的魅力
1.指導語言精雕細琢,恰當地使用名人名言
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訓練形式多種多樣,而且內容也可以豐富多彩。在輔導活動中,如果教師指導語言精雕細琢,恰當地使用名人名言,把深奧難懂的內容通過恰當地引用名言、諺語等表達出來,遠比滔滔不絕地給學生講述更有魅力。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乏味的說教,有效增強教師語言的魅力,令人深思的話語還可以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心理輔導活動許多時候會涉及學生的實際生活,例如:在一堂以友情為主題的心理輔導活動中,筆者引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作家、詩人薄伽丘的一句名言:“友誼真是一樣最神圣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是值得永遠贊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最賢惠的母親,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貪婪的崐死敵;它時時刻刻都準備舍己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懇求”,這段意味深長的話語,立刻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許多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友情感悟,將“友情”凝結成一句句感人的話語,有的學生說:“友情就像冬日的陽光。”有的學生說:“友情就像春天的春雨,夏天的涼風。”筆者借著學生高昂的情緒,接著說:“一個真正的朋友,在你最開心的時候,愿意為你分享快樂,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樂于給你溫暖,給你關懷,我們大家都需要友情,祝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
2.恰當使用積極語言,既要言之有度,也要言之有趣
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在引導點撥學生的時候,把握一個“度”,掌握一定的“分寸”與“火候”非常關鍵。由于種種原因,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錯綜復雜,有時候,如果我們用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話語將自己的認識、態度、情感等表達出來,由于針對性太強,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更要把握好時機,心理輔導課不同于一般學科,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所以,教師的表達方式就非常關鍵。由于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教師的回答也應該是多角度的,許多時候,不能直接說:“你說對了”或“你說錯了”,可以籠統地說:“哦,你的想法是這樣,很有個性”,或者說:“你考慮問題的角度有些與眾不同,我們可以站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分析”。這樣的評價,既不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也不會影響團體輔導氛圍,符合心理輔導語言指導方式,使輔導課達到最佳效果。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既要言之有度,也要言之有趣。教師的語言要風趣,言之有趣就是語言具有幽默感。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如果語言枯燥乏味,蒼白無力,很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就算是語言內容十分深刻,也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愉悅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一次以感恩父母,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心理輔導課上,筆者播放了歌曲《天下父母心》,然后要求學生就此歌曲談一下自己的父母,不過得到的卻是寥寥無幾的回應,于是筆者引導到:“每當老師想起自己的爸媽,心里就熱乎乎的。他們對老師的點點滴滴都是那么的熟悉,個子多高了,穿多大的鞋,甚至背上有幾顆痦子,腳上的傷疤是哪次調皮搗蛋換來的等等,都是張口就來。”頓時同學們傳出陣陣笑聲,“我媽媽也知道我身上有幾顆痣”“我爸爸總是笑話我第一次摔倒的樣子。”氣氛開始活躍起來,“既然我們的父母總是了解到我們的全部,甚至是有點丟人的小地方,那我們對父母一點也不了解總是說不過去的,下面哪位同學起來談一下自己的父母?”兩段詼諧的課堂語言,成功調動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所以,在小學團體輔導活動中,運用恰當的幽默小故事、小笑話能增強心理輔導課的樂趣,充分發揮積極的語言,提升小學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團體輔導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營造一種良好的班級心理環境,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里平等地分享各自的信息,只有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鼓勵和尊重,才能夠減輕學習的壓抑感和敵意,用愉快的心態提升認知,以獲得良好的小學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葉筱珍.團體輔導:高手過招小學生情緒ABC[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4).
[2]聯合小學課題組.運用團體輔導和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J].大眾心理學,2005(8).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科研基地專項課題《小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與學生學習有效性的研究》(編號:FJKYJD15-3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