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霞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學教育中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牽制著他們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學習,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輸入,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較為低下,缺乏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在實際解決問題時,總是依賴教師、家長、學習軟件等,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完善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把知識轉化為實踐,豐富其知識結構,使得學生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獲得全面發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遷移理論的含義與意義
1.小學語文教學中遷移理論的含義
教學中的遷移理論是指將之前所學知識中傳達的行為理論應用到新的知識內容中,其實質是對內容進行比較概括,進而產生對解決方式的概括。兩項內容之間有著相同的元素要求,所以兩者之間可以遷移。這種遷移理論的獲得需要大量的鍛煉,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掌握學習的技巧。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論,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中的推行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小學語文教學中遷移理論應用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小學生完成認知過程,這一階段是他們重要的人生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對思想、記憶、情感、各種觀念形成的認知對未來會產生重大影響。語文教學就是要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記憶、情感等。遷移理論就是通過新型方式幫助語文教學完成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教會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學會舉一反三。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對字詞或是篇章段落的分析都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獲得知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遷移理論應用現狀
1.遷移理論應用于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直接決定學生接受內容的多少,教學內容若具有強大的遷移理論性,那么,該教學內容則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在實際教學實驗中,教師應該把遷移性大的知識點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例如,分析該文章的文章結構,這種遷移理論可以應用到學生的寫作中,使學生的作文水平隨之提高,形成獨立的語文學習能力。
2.遷移理論應用于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有調查數據表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對已學知識的記憶牢固度,因此,教師應進行引導型教學,尋找引導性材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建立學生學習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引導性材料分為兩類,一種是陳述性的,即教師通過陳述客觀結論進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二是比較性材料,通過新舊知識點比較,得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3.遷移理論與練習
把遷移理論轉移到生活實踐中去不斷練習,規范練習方法,鞏固學生學習知識,增強學習技能,提高學習熱情,注重聯系的調動意義和遷移價值,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小學語文教學遷移理論應用的策略
1.利用歸納遷移法對學生學習加以引導
歸納遷移法指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時,讓學生根據目前新學知識與已經習得的語文知識進行對比聯系,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語文內容,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小學生可以根據新學的文言文知識聯系到已學的白話文中,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內容,掌握文言文詞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通過對文言文詞匯句式的不斷整理,可以聯系已學文言文的知識,發現其中聯系點,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巧妙地運用歸納遷移法可以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豐富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2.利用對比遷移法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
對比遷移法指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異同點,對知識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尋找出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對比遷移法有正對比遷移和負對比遷移兩種情況,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記憶和熟悉的運用時,恰當的對比遷移法有助于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靠時,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片混亂,無法正常學習語文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時著重區分易混淆點,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3.利用延伸遷移法對學生學習加以引導
延伸遷移法有個主要方面。其一,語文學習與生活進行聯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知識,人們講的每一句話都離不開語文水平的支持,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時可以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更易于透徹理解語文。其二,語文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遷移聯系,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前提,所有知識的獲取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表達,將語文融入其他學科中,可以更好地鍛煉人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將美術和語文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美感產生深刻的印象,將音樂和語文聯系在一起,有助于營造語言文字的意境。將語文與其他課程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
為了讓小學生適應當代人才培育戰略,遷移理論教學在教學現狀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僅可以學習語文知識,更可以形成一種學習語文的態度,為以后更好地學習語文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教師應該更加普遍地將這種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去,并不斷發現其中問題,解決其中問題,使這種教學模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