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智慧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1~22頁主題圖、例1及課堂活動第1題及相關練習題。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上和下的基本含義,會辨認上和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向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能初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使學生形成辨認一定空間方位的能力,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上和下的基本含義,會辨認上和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向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上和下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動物卡片、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引入新課
春天來了,小鳥在樹梢展翅,松鼠鉆出了洞,瞧,它們多開心呀!我想請一個小朋友來說一說,它們誰在上面,誰在下面?它們飛呀飛,跳呀跳,現在誰在上面,誰在下面呢?在我們剛才說的話里有兩個方位詞,你知道是哪兩個嗎?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位置“上下”。板書課題:上下。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教學例1
(1)以熊貓觀察點描述位置
更多的小動物來了,你們認識它們嗎?現在,老師把中間這一列的三個動物請出來,貼在黑板上。
你能用上下來介紹大熊貓的鄰居嗎?請用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這樣的句子來說。
羊在大熊貓的上面;大象在大熊貓的下面。學生說后,板書出這兩個句子。用不同的顏色突出“在”字。
(2)描述其他動物的位置。填一填
小猴在( )的上面
獅子在( )的下面
( )在老虎的上面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3)用“是”字來描述大熊貓的鄰居
羊在大熊貓的上面,還可以這樣說:大熊貓的上面是羊;(并把“大熊貓的上面是羊”板書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突出“是”字。)“大象在大熊貓的下面”也可以說成:大熊貓的下面是大象。(同樣把“大熊貓的下面是大象”板書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突出“是”字。)你們會說嗎?請小朋友用“是”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小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吧。
學生用“是”字這個關聯詞描述小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 我會擺。多媒體課件展示:香蕉、西瓜、草莓、櫻桃等
香蕉在小猴的上面;小猴的下面是葡萄;草莓在西瓜的下面;櫻桃在草莓的下面;菠蘿在蘋果的上面;橙子在菠蘿的上面。
根據以上要求擺水果。個別學生說,老師操作課件,移動水果。
2.完成課堂活動1
(1)教師出示課堂活動1的圖畫(漢語詞典、練習冊、橡皮擦),引導學生觀察填空:漢語字典在練習冊的( ),也可以說練習冊在漢語字典的( )交換兩個物體在句子中的前后位置,你還能說嗎?
(2)比如說課題,我們可以說(老師指著課題引導學生說)“上”字在“下”字的上面,也可以說“下”字在“上”字的下面。
3.說一說:(課件出示)從上往下依次重疊的圓柱、正方體和長方體三個物體兩兩之間的關系。如:圓柱在正方體的上面,也可以說正方體在圓柱的下面等
先讓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再請個別學生說。
4.接下來我請大家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一起來做游戲:我說你擺
請大家在桌面上放3~4樣東西。然后同桌的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操作,之后再交換角色。最后再請兩組同學到講臺上進行“你說我擺”的游戲。
四、反思總結,內化提升
回想一下,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開課時用小鳥與松鼠進行誰在上誰在下的指認,然后通過課件操作改變它們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再次指認。接著以“更多的小動物來了,你們認識它們嗎?”引出例題,并抽取出中間一列三個小動物,讓學生用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這樣的句子來介紹大熊貓的鄰居,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嚴密性。在學生自己敘述得較流利、較準確時我出示填空題,進一步鞏固知識。然后,教學用“是”來敘述兩個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接下來突出了“觀察點”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位置的相對性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由于孩子的年齡小,有意注意的時間短,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我說你擺”這一游戲環節,同桌互相配合,一個說位置,一個擺,還到前面表演,學生的積極性較高,這一環節是氣氛最活躍的環節,學生在玩兒中體會上、下的位置順序。另外,我書寫課題時,特意把上和下,上寫上面,下寫下面,讓課題與本節課的內容也緊密相關,并讓學生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很有新意。本節課我注重了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教室中找一找上、下,學生找得很準確,有的是我也沒想到的,可見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強。我覺得這節課學生的狀態比較好,數學語言準確,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