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善東
漢語是中華文明的代表,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孔子學院逐漸覆蓋世界各個大洲的時候身擔語文教學任務的老師顯得責任更加重大。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學生尚在年少無知的時期,老師不僅僅要教會他們識文斷字,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作用與意義是其他學科都無法取代的。因此,為了更好地教學,更好地培養國家未來的脊梁,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對教學進行不斷的思考與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是小學語文老師一直困擾的一個難題。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年紀小,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也比較差,導致的后果就是老師課講得再好總有學生學不會的情況。此外就是教師自身的原因,課前備案沒有準備好,課堂控制能力不強等等。從自身角度來分析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能力不如從課堂教學著手。
一、讓興趣成為課堂領導者
在講解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第十課《風箏》之前,我拿著教材與風箏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今天老師帶了風箏過來,有誰喜歡風箏的呢?在玩風箏的時候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看到風箏,學生都很激動,問題說完之后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平時比較害羞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臉上也呈現出躍躍欲試的表情。討論之后,我做了一個歸納總結:“老師和同學們一樣喜歡風箏,它可以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很多樂趣,那么聽完同學講了那么多關于風箏的趣事,我們一起打開課本第十課《風箏》,看一看它要和我們分享什么樣的故事呢?!?/p>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要比平時濃厚的多,無論是注意力還是提問或者回答問題都很積極。課堂結束鈴聲打響的時候,學生還意猶未盡,于是我就帶著他們在校園中放風箏,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毕胍沟貌幌舶卜值男『⒆訐碛袧夂竦膶W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興趣是關鍵因素。有趣的課堂永遠比安靜的課堂效率更高,最起碼這一條規則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
二、巧設懸念,情景聯想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第16課為《找駱駝》,研究過內容之后我認為它的教學目的應該在于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于是從這一方面開始著手。
課文第一段就介紹了丟失了駱駝的商人在十分焦急地打聽駱駝的下落,課文對話進行到老人講完駱駝的特征卻向商人說他不知道在哪里的時候,我問學生:“你覺得老人家知道駱駝在哪里嗎?會是老人將駱駝藏起來了嗎?”
有的學生說肯定是他把駱駝藏起來,不然怎么會知道駱駝長什么樣子呢?也有的學生說老人是好人,老人沒有藏他的駱駝,可能他只是路過看見過駱駝呢?總之意見不統一,我笑了笑:“那么我們繼續往下看,商人的駱駝到底在哪里呢?老人家說的是真的嗎?”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學生紛紛認真往下看課本。
講到最后,老人家真的沒有藏商人的駱駝,而且在老人家充滿智慧的幫助下商人成功的找回了自己的駱駝。剛剛堅持老人是好人的同學歡呼雀躍,因為自己是正確的。課本講完之后,我讓學生聯想如果商人的駱駝又丟了怎么辦呢?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情景表演,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想象力很強,活動做得十分成功。
這就說明,巧設懸疑可以達到引人入勝的境界,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集中到課本中。情景表演則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中來。這樣做的優點在于教學目標更加簡明易行,教學環節更加簡化,教學方法更加簡便,簡化的課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競賽點燃課堂的火花
小學生也有攀比之心,但更容易被滿足,即便是老師一句口頭上的鼓勵,學生都很受用。把握好學生的攀比心理,課前充分設計準備一些趣味性學習性較高的競賽活動可以讓教學活起來。開展競賽要注意以下幾點:
1.既包含豐富的課堂知識,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
競賽的目的在于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而不是用學習的時間去娛樂。不管是參賽前還是參賽中,不管學生有沒有參賽,學生的心情都是緊張興奮的,精神飽滿且注意力集中的,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2.形式組織多樣化
課堂本身就是一個小集體,人數多舉辦學習競賽活動的形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說,男女競爭的形式,小組競賽的形式,自由競賽的形式等等。老師在選擇的時候最好選擇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照顧到的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準確評價,培養意識
這一點是針對老師提出來的。首先,老師在競賽中扮演評委的角色,在比賽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小學生的自尊心與爭強好勝的心需要被重視。其次,老師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競賽只是一種學習方式,要看重自己收獲了多少知識而不是名次。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合作意識。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效果關注課堂教學僅僅是一方面,還有許多方面需要老師自己去總結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然后將自己的反思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都是一種進步。教書育人,老師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