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因此只有不斷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才能為課堂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而這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結合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小學數學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希望對小學教學質量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創新;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數學是一門理論與思維并重的學科,這對于生活閱歷比較有限的小學生而言,學習數學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沉悶、乏味,這無疑加重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厭煩情緒,因此在未來的小學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才能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越發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中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而問題教學法就是一種可以引導學生質疑與探究的創新教學方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說學習是從思考開始的,疑問是思考的源頭,這也再一次從理論上證明了問題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程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將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S=長×寬÷2直接告訴學生,但是關于這一公式是如何求得的學生并不了解,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但若是教師采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從以往學習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出發,自己去進行三角形面積公式計算推理,學生就能跳脫公式概念,學會運用數學的理性思維去看待問題,這無疑是教學質量的保證。
二、生活化教學法,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句話是從一個數學家的角度,強調了數學與生活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想象思維要遠遠超過理性思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生活教學法運用其中,利用學生對于生活的熟悉感,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想象與理解,學生勢必會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與樂趣,而這無疑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如在學習“分一分”這一節低年級數學課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生活教學法,將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帶到課堂,從而引導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分類,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類意識勢必會大幅提升,而這也將會為數學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
三、激勵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自信
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習過程中的膽怯與自我否定,是阻礙學習成功最大的敵人,而勇敢與自信則是培養學生個性能力最主要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采用激勵教學法,無疑是符合學生心理學習規律的,并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進步。而激勵教學法應該滿足以下兩點要求,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改變以往教學中師為尊的傳統概念,承認學生與教師同等重要的教學地位。其次是不輕易否定學生,即使學生出錯,也能夠態度溫和,循循善誘,從而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如在學習“除數、被除數”這節課程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組數據,如12÷3=4,120÷30=4,1200÷300=4,讓學生說出除數與被除數之間的變化。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很多學生踴躍發言,而當學生能夠給出正確答案時,教師要用贊許的眼神,并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學生無疑會提升學習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從而為課堂增添生機活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游戲教學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代教學理念之中,提倡為學生減壓,并且注重快樂教學,因此作為一名小數數學教師,也應該遵從這種教學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天性出發,采用游戲教學法,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使學生從本質上愛上數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連加”這一節課程時,主要是考驗學生連續加法的運算能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數獨”游戲題,以九宮格為主,讓學生完成一個橫向、縱向、斜向數字之和相等的加法問題,相信在這個益智并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之中,學生加法計算能力一定會進一步提升。或者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個這樣的游戲,讓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已知圖形的一面,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外一面,在這個動手操作游戲之中,學生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知識點。
創新而又有活力的課堂就像是新柳吐枝一般,充滿著無限的生機,而學生也會在這樣的課堂中汲取養分,加快成長,因此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進行更好的知識輸出。
參考文獻:
[1]陳華忠.巧借閱讀之“石” 妙攻數學之“玉”[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6(11).
[2]李海燕.走進小學生數學閱讀[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6(7).
[3]段安陽.“犁耕式”閱讀:讓學習更好地發生——小學數學課本閱讀現狀與教學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