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昌欣
摘 要:在語文學習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閱讀得多了才能提高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也占一定的分值,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進行課外閱讀是小學生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采用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策略
一、激發一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1.與家長及時溝通,講解課外閱讀的益處
學校應該趁周末的時間組織開一次家長研討會,教師給家長講解清楚在語文教學中閱讀的好處,并鼓勵家長給孩子購買一些帶圖片的書籍,例如:安徒生童話、故事書,還有一些帶聲音的墻掛圖冊,作為家長主動引導孩子去發現新知識、主動閱讀。只有養成積極主動閱讀的好習慣,才能從根本上感興趣。
2.學校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展現閱讀效果
作為校方,學校和教師都應該重視孩子的閱讀。在每節課開課之前,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好習慣,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快速瀏覽一篇課文,然后以提問的方式來讓學生講解中心思想,帶著學生的問題直接引入課文。在課下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多閱讀課外書籍,久而久之就會積累大量的詞匯,語言組織能力也會越來越好。每周教師應該組織一次話劇比賽。挑選經典的課文,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結組,針對他們所學習的知識,對其內容進行話劇表演。針對表演好的小組要給予獎勵,表現不好的給予鼓勵,爭取下次贏得名次。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能讓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3.保證閱讀時間,改善閱讀環境
針對閱讀時間,教師應每天讓孩子業余時間閱讀半個小時,并每天養成寫筆記的習慣,把自己所閱讀的內容記錄下來。每天上課之前都應該有10分鐘的閱讀時間。吃完中午飯的時間規定閱讀時間20分鐘。要想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做好監督,學生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每天這樣做,長此以往才能從中體會到樂趣,慢慢地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自然會愛上閱讀。
二、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是終極目標
1.正確挑選課外書籍激趣
針對一年級的孩子,在挑選書籍時主要考慮上面封面和插圖是否有趣,故事的主人公結局好壞,這些都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給一年級孩子選課外書時,應該以趣味設計和正確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為主。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推薦合適的讀物,告訴學生哪些書是好書,可以讀;哪些書不能讀,為什么。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一種鑒別能力,自主地按需選擇課外讀物。
2.借助故事誘趣
每個學生天生都有一種好奇心,對故事充滿了期待,百聽不厭,這些都來自于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如果主動去推薦一本書,孩子可能會產生排斥的心理。但是如果老師選取其中精彩的部分進行講解,學生就會大大提高興趣,便會主動要求閱讀。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者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讓聽者在故事世界中受到課外閱讀的誘惑。
3.利用閱讀期待、情節加工再現品趣
家長選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聲有色地為孩子朗讀,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閱讀期待適時向學生推薦讀物,讓孩子在課外書籍中挖掘閱讀的清泉,欣賞品味閱讀之樂。還可以將喜歡的故事情節進行合理加工想象,跟同伴一起編排,最后表演給大家,演員和觀眾都能在此活動中獲得二次閱讀樂趣,對內容和主題的品位將更深刻。
4.積極的評價能延趣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他們的自尊心都很強,他們更渴望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贊美和關注。如果他們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語言組織能力越來越強,語文寫作能力也有所提高。家長和教師一定要給予及時的表揚,這樣不僅能讓他們繼續保持閱讀的興趣,還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總之,要想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學和生活中,教師和家長都應引起高度重視,不斷探索新的方法,讓孩子養成與書為友的好習慣,為他們在語言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曹鴻飛.享受語文,享受學習[J].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