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娟
摘 要:當前的學校教育是以作業訓練作為鞏固學習內容、檢測知識掌握與否的一種重要手段。每學完一節課,各科老師都要留一定的作業,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然而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教師們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技能的同時,一種不和諧的現象在廣大小學生中慢慢地滋生,那就是抄襲作業現象。
關鍵詞:小學生;抄襲作業;分析;對策
一、學生抄襲作業現象分析
小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趨向成熟的過渡期,自尊心強,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兼之不甘落后、好表現的欲望又十分迫切,因而導致抄襲作業現象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因此,應對小學生抄襲作業的心理進行分析透視,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舉措。導致小學生抄襲作業行為的因素是復雜的,既有心理因素,也有客觀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焦慮心理
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情緒現象。總體上說,小學生對作業的擔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擔心作業不會做,上課不注意用心聽講,下課又貪玩,懶于復習,所以面對老師及家長布置的作業,信心不足,即使會做的作業也擔心做不出來或不去做,而一味尋求抄襲。(2)擔心作業未完成的后果。一旦作業未完成,就會受到老師或家長的責備甚至處罰。因此,對學生來說,只看中作業是否完成,而抄襲作業是比較普遍的心態。學生的種種擔心,使其不同程度地存在焦慮。由于受自身的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制約,其焦慮程度以及防御或逃避焦慮的行為方式也各有差異,學生抄襲作業就是以作弊的方式來防御或逃避焦慮。
2.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冒險投機心理。許多小學生在課堂上因各種原因不能有效學習,遇到作業時就以各種辦法作弊。一方面,他們懼怕抄襲作業被老師或家長發現;另一方面,又自我安慰。小學生的這種作弊僥幸心理會隨著作弊成功的經驗而增強。一次抄襲作業后未被老師或家長發現,他們便嘗到了“甜頭”,獲得了“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快感。有了第一次成功“抄襲”的經驗,就會理所當然地想第二次、第三次……這樣就一次次助長了其僥幸心理。
3.對待抄襲作業的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某一對象所持的評價和行為傾向。對于抄襲作業的看法,大多數學生都有一種錯誤認識。他們認為,抄襲作業畢竟不是犯罪,也并非不能容忍的、非常惡劣的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抄襲作業行為的發生,以至于使一些小學生在抄襲時除了被老師、家長發現外,不會受到道德譴責和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4.自身主觀因素
小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是導致其抄襲作業行為的重要因素。這主要取決于學生的主觀努力程度,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主觀不努力、怕吃苦,不愿花時間和精力,等到了做作業時自然就想到了抄襲。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通過抄襲完成作業便成為最后的選擇。
5.學校和家庭因素
對于小學生來說,大多數家長管得相對也嚴格一些,經常會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加之有些任課老師不注意教學方法和策略,采用題海戰術,布置大量的作業,使學生疲于應付或根本無法完成,最后只好去抄襲作業,以應付家長和老師的檢查。
二、預防抄襲的對策
在分析了小學生抄襲作業的心理后,我們對其抄襲作業行為的特點和心理有了一定的認識,這為我們有效預防小學生抄襲作業行為提供了依據。我認為必須從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四個方面入手,齊抓共管,才能有效地杜絕小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提高教學質量。
1.狠抓學生的思想教育,指出抄襲作業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教育學生要做誠實守信的人。對學生應當指出:抄襲作業是不道德的行為和不誠實的表現,發展下去會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學校,最終毀掉自己的前程。
2.教師的教學要改革,要適應課程和考試改革的需要,要精講精練。教學要具有激情、求變、創新、提高,把教、學、考與講、練、評結合起來,要調動和激活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各科教師要掌握作業情況,多詢問學生特別是科代表作業的完成情況,千萬不要集中布置作業,千萬不要埋怨學生“不懂不問”。
3.各科教師要多與家長聯系,強化家長的督促作用,制止學生抄襲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在節假日布置作業一定要精心設計,做到精而少;家長不一定要指導學生的作業,但要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
4.學校要在作業布置和資料購買上嚴格把關,杜絕過多地購買資料和試題。各學科的課時安排上要科學,要適應課程改革的變化,語、數、外三科應安排連堂課,留足時間讓老師在課堂內指導學生做作業,其余學科的作業在輔導課或自習課內指導學生
完成。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杜絕學生抄襲作業,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深化課改和求變。只有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章雪芬.學生抄襲作業現狀的分析及對策[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2).
[2]杜學光.學生作業抄襲現象成因及對策[J].職教論壇,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