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訊
新書訊
作者:方軍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年05月
書是最早的知識載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的知識經濟在今天爆發,知識的內容本身沒有發生變化,而載體、結構、產品形態、用戶關系均已被重塑。將知識作為一個產品,它需要一套產品思維和方法論。本書給出了一個跨界新興產業的全面解讀,以豐富的行業實戰探索、大量的案例調研、嚴謹的理論研究,通過知識經濟商業畫布工具和前沿思考,讓知識經濟的參與者和用戶更好地看清浪潮趨勢、生態全局和精致細節,更好地理解互聯網知識經濟的邏輯和模式。作者方軍,資深互聯網人、知識專家,曾任創業邦執行總裁、現代傳播集團C T O。

作者:城市數據團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06月
這是一本讓你“腦洞大開”的圖書,讓你嘗試從大數據角度來解讀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有些問題,和你的直覺完全不一樣。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可概括為“腦洞大開”,以旅游、餐館取名等不同的角度切入,說明數據可以用于做許多有趣的事情。第二部分數據與工作,包括了做公務員、二三線城市的衰落、創業等若干熱門話題。第三部分數據與生活,包括用數據幫助理解生活現象、用數據挖掘生活中的趣味、以及用數字看房市三個專題。作者城市數據團的媒體平臺包括微信公眾號“城市數據團”和知乎賬號“團支書”,截止2016年底,在互聯網上累計傳播數千萬次,擁有20萬訂閱讀者。

作者: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7年05月
為什么我們會習慣性地點開某個A p p?這種使用習慣到底是如何養成的?為什么有些產品能讓我們戒不掉,而其他的產品卻不行?是否有什么秘訣能讓用戶對你的產品形成使用習慣,欲罷不能?本書揭示了很多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甚至“上癮”的互聯網產品服務背后的基本設計原理,告訴你怎樣打造一款讓用戶欲罷不能的產品。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咨詢及實際經驗,提出了新穎而實用的“上癮模型”(H o o k Mo d e l),通過連續的“上癮循環”,讓用戶成為“回頭客”,進而實現循環消費的終極目標。作者尼爾·埃亞爾,曾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與H a s s o P l a t t n e r研究所任教,并有多篇技術、心理學及商業文章在《哈佛商業評論》《大西洋月刊》、T e c h C r u n c h網站和《今日心理學》等媒體上發表。

作者:(美)保羅·史密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06月
什么是銷售故事以及為什么要講銷售故事?如何講述公司成立目的的故事?如何用故事來告訴客戶你們的產品和服務與眾不同?如何講述“我為什么做這份工作”的故事?如何用故事來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如何用驚喜幫助聽眾記住你的故事想要傳達的內容?如何在故事中加入感官細節從而使得故事更加真實?如何確保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銷售過程中常用的5個故事類型是什么?本書為您揭開答案。作者保羅·史密斯,寶潔公司前消費者研究總監,故事銷售和領導力方面的主講人、企業培訓師。

作者:彭文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7年06月
過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對私人財富隱性擔保、宏觀政策過度依賴信貸的大環境下,全球范圍內金融的順周期性成為驅動經濟中期波動的重要力量,甚至帶來了金融危機。本書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產相互促進的機制,聯系金融和實體、總量和結構,提供一個從金融看宏觀經濟的全景式分析。進入金融周期下半場后,理想的宏觀政策是“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但這是技術層面的調整,不改變金融的基本結構。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需要深層次的變革。作者彭文生,現任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博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