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香港房價不斷創出新高,但擋不住投資者和購房者的熱情。據路透社7日報道,房地產資本分析公司RealCapitalAn?alytics(RCA)當天發表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成為亞太地區商業房地產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面對高漲的房地產投資熱情和高企的房價,香港管理部門表示,入市需謹慎。
地產投資香港熱、東京冷
路透社稱,據RCA分析,受多個大型寫字樓和酒店交易帶動,今年頭6個月,香港的收益型資產銷售額總計達83億美元,同比增長5%。這也是香港首次成為區內第一大投資市場,超越多次連續居于首位的東京。東京上半年的投資活動,由于高價格和庫存短缺現象減少,跌幅為33%。
RCA亞太區分析高級總監布拉茲科瓦表示,由于香港地產吸引了大量內地資本,再加上香港本身強大的投資者群體所具有的需求,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現在正處于定價的新高峰。她認為,上半年涉及發展地塊的超大宗交易有6宗,凸顯了香港土地資源緊張的特征正推動著市場向上發展。這6宗大單最受關注的是今年5月恒基地產以233億港元標得中環美利道停車場大廈項目,公司計劃發展為寫字樓大廈。RCA稱,該地塊每平方米地價達800萬港元,是香港地產史上此前最高地價的4倍。
香港《星島日報》稱,內地企業近年來香港買地的同時,對香港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的需求增長強勁,尤其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商廈。據地產代理數據顯示,過去5年,成交的整棟商廈買賣,內地資本涉及約402.4億港元,占總成交額27.2%,占總面積的21.9%,說明內地資本在積極搶購核心區的整棟商廈。這類交易最受矚目的是恒大地產集團于2015年11月斥資125億元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
寫字樓、住宅均火爆
香港《大公報》援引高力國際(香港)研究及咨詢董事石峰的話稱,香港甲級寫字樓供應稀缺,是內地企業在港投資大規模房地產項目的原因。中環、金鐘等區域的甲級寫字樓地段好,又能在維多利亞港呈現燈光秀,但有部分只租不售,有的對內地企業承租的樓面上限不能超過40%。
石峰稱,內地企業對寫字樓需求開始轉移到九龍、紅磡、灣仔,甚至觀塘、鲗魚涌、黃竹坑等鄰近港鐵的地方。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計劃將于未來10年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長遠看,無論是寫字樓還是住宅都還是有上升空間。
自去年11月以來,截至7月底,香港住宅樓價格已連續8個月創出新高,超過東京、上海、北京、紐約、新加坡,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摩納哥。以1999年香港房價作為基準,6月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36.1,環比上升0.69%,平均每套售價1400萬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一般香港市民平均要不吃不喝近16年,才能買一套房子。
還能再漲?
香港《信報》稱,面對市場熱度不減,特區政府再度提醒有意置業人士注意樓價回調的風險。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港元利率最終會跟隨美元利率上調,過去數次利率上升周期當中,香港樓價的升勢大致都會放緩,甚至由升轉跌。
《信報》稱,香港住宅房價格今年全年預期將上升8%左右,但外圍經濟一旦出現不可預見的負面因素,勢必將拖累香港,因此住宅樓市下行風險不容忽視。香港《經濟日報》援引交銀國際房地產分析師劉雅瀚的話稱,由于土地供應增加及資金趨緊,預計未來一年香港房價將跌30%。
德銀預計,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公寓供給增加,未來10年香港房價可能跌去一半。陳茂波表示,香港的樓市處于歷史高位,今年第一季度的置業負擔比率(即貸款和家庭收入的比例)達66.1%,希望市民有一個更全面和客觀的了解,“知悉風險所在,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