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選擇國際學校,為培養“海歸”鋪路,抑或希冀子女盡早融入“地球村”,顯現出新興人群對多元教育的旺盛需求。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中小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
政策的調整,切實回應了公眾“追求更開放、更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教育”的呼聲。雙重刺激下,2010年以來,中國的國際學校駛入發展快車道,各路資本紛紛涌入。
與此同時,國際學校也加緊跑馬圈地,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張,再擴張……在這樣的態勢下,濟南,也迎來了首座國際學校。
山東國際學校分布地理
2017年2月27日,濟南首所國際學校—濟南托馬斯(國際)實驗學校入駐高新區的消息發布后,引來了市民家長的極大關注。
其實,早在去年濟南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濟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濟南將建設一所國際學校,該學校位于高新區漢峪金谷片區。國際學校將是全口徑的,以招收外國人為主,同時也有國內學生,課程設置以國際課程為主。
當時有業內人士直言,這所學校將在漢峪片區省直機關宿舍西側地塊進行建設。
根據2017年濟南市規劃局公布的漢峪金谷片區規劃圖,濟南托馬斯(國際)實驗學校恰恰就處于小漢峪村附近。
在前期發布的消息中,這所學校涵蓋幼教、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部,教育教學由上海安生教育集團具體實施。其中,高中部引進美國名校托馬斯·杰弗遜科技高中課程及師資力量;學前部引進美國高瞻幼教課程。小學部、初中部與我省知名中學進行合作辦學。初中部、高中部學生實行寄宿。
那么,上海安生教育集團有啥來頭?其實濟南不少家長并不陌生,該集團與省實驗中學及山師附中國際班合作多年,目前除了濟南市外,包括上海、南京、北京等多個城市都有學校與安生教育集團進行合作。
“國際學校是一種小眾教育”,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考慮讓孩子到國外接受教育。
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國際學校116所,其中山東12所,這12所國際學校除了威海與煙臺各有一所外,其余10所均在青島。而濟南托馬斯(國際)學校的出現則彌補了濟南的這一空白。
7年增長85%
中國的國際學校發軔于外籍子女學校。
為解決各國駐華使館工作人員和其他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1980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駐華使館共同創立了北京順義國際學校。
“這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所完全采用國外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的國際學校,也是第一所被中國官方所認可的國際學校。”行業服務機構新學說聯合創始人吳越表示。
隨后,同樣是外籍子女學校的廣州美國人學校和深圳蛇口國際學校相繼成立。這些外籍子女學校原則上是不招收中國籍學生的。
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學校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出現。
當時,隨著教育領域對民間資本開放,一批K12(從幼兒園到12年級)領域的民辦學校紛紛成立。但這些學校很難與公立學校進行競爭。因此,為了實現差異化辦學,一些民辦學校開始另尋出路,國際教育或雙語教育開始成為新的辦學方向。
同時,一些公立學校也開始創立國際部,試水國際教育。
“整個90年代,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改變,而民辦國際學校和外籍子女學校則迅速增加。”吳越說。
新學說數據顯示,截至1999年,中國共有86所國際學校,包括外籍子女學校、民辦國際學校、公立學校國際部。很多目前在社會上影響較大的國際學校均創立于這一時期。
2003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次年,教育部發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
這令國內的國際教育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數據顯示,這一時期,中國新建的國際學校達到了270所。
尤其是進入2010年之后,隨著中國家長對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和高凈值人群的增多,國際學校開始迅速增加。
新學說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中國共有661所國際學校,在校生達43萬人,與2009年的357所相比增加了304所,增長率超過85%。
毛利率可達60%
2016年以來,國際學校間的并購消息不斷傳出。
2016年11月,在線教育平臺51Talk宣布對猶他州美國國際學校實行戰略投資;12月,勤上實業(香港)有限公司擬以29億元收購愛迪教育,后者是一家提供基礎教育和其他留學考試服務的國際教育企業;12月,A股上市公司電光科技稱,擬收購國際幼兒園義烏啟育,出資金額預計為9000萬元。
同時,老牌國際教育集團紛紛上市。2014年,楓葉教育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17年4月,碧桂園旗下的博實樂教育赴美上市,IPO預計最快將在年內完成。
將于2017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案明確規定:除義務教育外,其他領域向營利性學校開放。新法實施之后,義務教育階段之外的其他學段,均可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
同時,留學低齡化的愈演愈烈和社會對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不斷增加,也為國際學校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
此外,國際學校具有其他行業無可比擬的利潤空間。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國際學校的毛利率可達60%,凈利率在35%~50%之間。
由此,各路資本也開始盯上了這個產業。吳越觀察到,近年來,房地產行業走到了轉型的路口,同時國際學校逐漸火爆,于是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開始重視創建國際學校。
2014年,碧桂園成立了教育集團,并迅速在全國各地創建了5所國際學校。而此前的20年間,其旗下只有廣東碧桂園學校在運營。萬科集團近兩年也開始在上海創建國際學校。此外,華為、京東、中泰橋梁等原本與教育毫無關聯的企業也開始紛紛投資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