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梅
摘 要:美國白蛾自入侵阜陽市以來,對當地林業資源、生態環境、居民生產生活等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該文圍繞阜陽市美國白蛾的歷史發生狀況、危害特點、防治實踐等方面展開論述,提出了飛機藥劑防控、地面藥劑防治、人工捕捉、剪除網幕、圍草誘蛹、黑光燈誘殺、生物防治、培養抗性品種等綜合性防治對策,以期為美國白蛾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國白蛾;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4-0076-02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鱗翅目燈蛾科白蛾屬一種被列為國際性第一號檢疫對象,也是我國唯一被農業、林業部門同時列為檢疫對象的有害生物。其幼蟲能取食200多種闊葉樹,常成群吐絲結網把大片樹葉覆蓋起來“聚餐”,幾天就能吃光一株大樹葉子。美國白蛾的生存、繁殖能力極強,在-16~40℃下能正常生活,5齡以上幼蟲8~15d不進食仍能正常發育,條件適宜時,一只雌蛾年均繁殖子代3000萬只,最多達2億只。2012年7月份安徽省首次發現美國白蛾疫情,一年后,阜陽就發現美國白蛾,當年僅阜南縣4個鄉鎮不到4.67hm2林木發生疫情;2014年擴散至7個縣市區40多個鄉鎮,發生面積達1259.33hm2;2015年全市8個縣(市)區均發現疫情,面積6663.33hm2,分布鄉鎮達132個。2016年疫情點進一步擴展,發生面積達48380.67hm2。災情嚴重的鄉鎮村及道路兩邊的樹葉均被吃光,像是提前進入了冬季,農作物被嚴重啃食,有的幼蟲爬上農家的墻壁、桌椅、灶臺,就連在樹下吃飯,蟲子隨時可能掉進飯碗里,一度使當地居民達到“談蛾色變”的冏況。阜陽市部分縣區為優質桑蠶種養基地,而桑葉正是美國白蛾最喜歡食料,要保護桑蠶,卻不能隨意用藥,大量美國白蛾不但將桑葉一掃而光,還次生嚴重膿病,給當地蠶農造成了巨大損失,僅2015年蠶繭總產量銳減50%,個別蠶農顆粒無收。阜陽市每年投入防治費用相當可觀,僅2016年就投入防治資金2532.46萬元,預計2017年防治經費可達3350萬元。為了切實保護好來之不易的城鄉綠化成果,挽回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維護好區域生態安全,筆者根據近幾年的防治實踐,現將美國白蛾的防控措施總結如下,以為廣大美國白蛾疫區在防治中提供參考。
1 美國白蛾危害及取食特點
美國白蛾1~3齡期幼蟲群居在葉片背面,食用寄主的葉肉,通常僅留下上表皮、葉脈,使被害葉片呈紗窗狀;進入4齡后,群居幼蟲開始散開取食,吐絲結成網幕,將寄主的葉片包裹進去,網幕可持續擴展長達1~2m[1];5齡幼蟲開始破網分散取食,食量劇增,被害葉片僅存主脈和葉柄,5~7齡幼蟲取食量占整個幼蟲生長期取食量的90%以上,樹木葉片可在2~3d內全被吃光。
2 綜合防治措施
2.1 飛機藥劑防控 阜陽市已連續5年發生美國白蛾病情,自2016年起實行飛防,太和縣是全市首個飛防縣,從2016年防控效果看,達到“有蟲不成災”的目標。2017年,為防止美國白蛾疫情進一步擴大的不利趨勢,全市采取“圍殲第一代,普防第二代,控制第三代”的防治策略,要求各地要在第一時間防治,最遲不能超過6月10日。美國白蛾在阜陽地區1年可發生3代,最佳防治時段每年約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但各年份具體時間略有不同,此時間段正是當地防治第一代幼蟲最佳時期,各地牢牢把握這個節點,在摸清轄區內養蠶、蝦、蟹分布狀況基礎上,全面實行無避讓全覆蓋飛防,第一代多為輕微發生,如果不及時防治,第二代、第三代部分地段就可能暴發成災。作業時間多選在5:00—9:00,16:00—18:00。主要藥劑有25%滅幼脲2500倍液、殺蛉脲3000倍液、1%苦參堿、1.2%苦參煙堿煙劑等。
2.2 人工地面防治 對于城區不能實施飛防區域,實行人工地面防治;園林、房產部門所轄住宅小區及時開展蟲情監測、防治,以阻斷城中美國白蛾向城外擴散。防治方法:⑴在美國白蛾各代幼蟲期,對林木疫情點狀發生、蟲口密度低、凈空條件差等不宜飛防的區域、或對個別飛防效果不理想的地方、組建防治專業隊利用高射程噴霧機進行藥劑噴霧防治。具體時間依監測與調查確定,一般為5月10日左右,但有時因天氣而不同,如2016年從5月4日美國白蛾卵塊已陸續孵化,城鎮、小區內美國白蛾幼蟲已開始結網,較2015年提前了7d。噴灑一次藥劑有效期約30d,但遇到下雨,藥劑會被雨水沖掉,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天氣,及時噴灑,尤其要對美國白蛾喜食樹種(如楊樹、桑樹、法梧、櫻花、柳樹、泡桐、梨樹、苦楝等)重點噴灑。此外,為防漏防,噴藥后還要定期巡查,一旦發現需再度噴藥。⑵在美國白蛾成蟲始見期至高峰期(第1代5月中旬至6月初,第2代7月下旬至8月初)人工捕捉第1代成蟲效果最好。晴天15:00—20:00或清晨于樹干、墻壁等直立物上易捕捉。⑶幼蟲網幕期(第1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3齡以內剪除網幕,可每隔2~3d詳查網幕,一經發現立即剪下燒毀。⑷根據老熟幼蟲有沿樹干爬行、下地化蛹的習性,可在樹干離地面1.5m處圍草誘蛹,時間成熟解下圍草集中燒毀。⑸在成蟲發生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每晚20:00至次日4:00用黑光燈對美國白蛾成蟲實行誘殺。
2.3 生物防治 ⑴在成蟲期用雌成蟲活體或性信息素誘芯,誘殺雄性成蟲。⑵幼蟲低齡期噴灑生物制劑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⑶蛹期利用天敵舞毒蛾黑瘤姬蜂、白蛾周氏嚙小蜂、日本追寄蠅等防治,其中前兩者寄生率較高[2]。利用當地天敵如螞蟻、蜘蛛、瓢蟲捕食1~2齡幼蟲,也可用白頭翁、家禽等捕食美國白蛾的蛹和成蟲。
2.4 營林措施 選育抗美國白蛾強的植物品種,營造抗性強或非易感樹種混交林,盡量少造易感樹種純林。
參考文獻
[1]李素霞,張杰.美國白蛾分布、危害及防治研究進展[J].世界農藥,2013,35(3):41-46.
[2]宋明輝,王非,郭家中,等.舞毒蛾黑瘤姬蜂等美國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敵昆蟲研究進展[J].江蘇林業科技,2016,5:46-5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