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嵩
摘 要 學生們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寫作文,到了高中學段,學生參與的寫作訓練仍然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不過,不管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在高中學段,最令學生們頭疼的就是寫作。在筆者看來,令學生頭疼的不是寫本身,而是學生總覺得沒得可寫,寫不好。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寫出高水平的作文呢?
關鍵詞 高中 學生 寫好 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01-02
語文學習的是語言,最簡單直接的交流方式應該是“說”,那么,為什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還要加強寫的訓練呢?學生們從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寫作,為什么到了高中學段還對寫作文頭疼不已呢?再有,學生們寫的作文不少,從小學階段到高中學段,學生寫的作文數不勝數,為什么大多數學生卻寫不出一篇高水平的作文呢?我認為,就是因為學生缺乏寫的能力。所以,為了讓高中學生寫出好的作文,還需要教師付出努力。
一、改變評價方式
1.教師轉變作文評價觀念。在傳統的高中語文寫作訓練中,學生始終離不開教師的手心。學生開始寫作之前,教師引導學生按寫作要求,搜集寫作資源;寫作過程中,學生想的最多的是教師喜歡看什么;寫作之后,教師又對學生的寫有完全的決定權。所以,學生這樣的寫只是教師想看的寫,學生的寫只是壓抑自身想法的寫。而事實上,一篇學生作文,就作文本身講,是可以找出許多毛病來的。教師從寫作的角度對比分析評改,不可說不正確,有的甚至是深刻的。然而,學生能真正領會嗎?如果主要從學生主體的角度來評析,則最低劣的作文也總有它的優點在。指出學生可以接受的毛病并使之改正,而不是讓學生改正文章中所有的錯誤,就不會使學生茫然失措了。
2.學生可以成為作文的評價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能力更強,不妨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價,教師再搜集學生的評價信息,使自己指導的更加明確,使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和學生的更為接近。讓學生改作文,是很早就有人提出的做法,而至今僅是作文批改中偶一實行的輔助方法,并沒有形成常規。事實上,最能掌握學生實際的主人是誰呢?還是他們自己。他們知識水平相近,思想水平相近,又同經過一番甘苦自知寫作的實踐,所以沒有比他們再有發言權的了。因而,學生互相批改,就是一個同學之間交流的過程。當然,老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而且很重要的是要做好指導,確定方向,突出訓練要求和評改重點。
二、改變寫作心態
1.讓學生敞開心扉。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是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沒有真情實感又怎么能夠和讀者產生情感共鳴?沒有真情實感,學生寫時就會“藏著很多能力”。所以,寫作訓練中,教師要注意查找學生真情實感的來源,查找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方法。事實上,我們平時很容易發現,學生優美的文辭,閃光的思想,并不存在于完成老師作業的作文薄上,而是存在于學生的日記里,隨感而發的自由作文里。為什么呢?就是因為這些文章是學生自己主動要寫的,他們在寫作時是沉浸在某種情感的需要里面,是他們想要說的話。
2.教師指導學生的寫。高水平的教師往往能夠帶出高水平的學生,因為高水平的教師往往有更多的方法,能夠在學生發展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寫作訓練中,我們都明了一點,那就是寫作文不能太自由。這就要求老師善于引導學生在平時作文中善于醞釀情思,充分利用這種情感促進思維、促進表達,變“要我說”為“我要說”,并且久之,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讓學生再次創作
與別人的想法也許大不相同,引發學生再次創作的原因,不是為了讓學生寫一篇好文章。讓學生反復創作的原因,是讓學生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把自己放在教師的角度來督促自己的發展。再有,在重寫中體會創作的甘苦,可以領悟寫此類文應注意的問題。而寫修改后的感受,正強化了學生的這種意識。這樣,就把寫作知識由老師教給學生變成了由學生自己實踐總結得出,因而也就更能深刻地影響學生。所以,引導學生一遍遍地重寫,應該比簡單地一篇篇地多寫更為有效的多。
四、實現精益求精
在開展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往往追求“精益求精”。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實現了從學習向會學的轉變,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而實現學生寫作精益求精的方法主要是兩個,一個對比學生作文,一個教師拓寬思路研究教學。對比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作文修改前后的縱向比較,二是學生之間作文的橫向比較。經過比較練習,那么在比較中把學生實踐所得寫作體會深化、升華。再有拓寬思路研究作文教學也是很值得探討的課題。而其中,搞好單篇作文的具體教學則是實現作文整體教學的基礎,是實現作文教學目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