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37-02
1951年中央戲劇學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被視為中國現代大學的民間舞教育開始,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民間舞教育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中國民間舞種類資源豐富,提升為“學院派”民間舞蹈教材,離不開為中國民間舞教育辛勤耕耘的先驅們,“原生”的民間舞蹈經過采風、整理、提煉、分類、整合等多種方式、方法,形成現在的“學院派”民間舞教材的五個民族、八個舞種,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及漢族的東北、山東、安徽、云南地區的民間舞蹈教材。優秀的民間舞課堂,可以包括教師、教材以及教學環境等各方面,而將教學過程進行的好與不好、教學效果的成與敗就在于對這些因素的運用是否合理、恰當。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民間舞教學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應該從語言組織、動作示范,駕馭課堂、氣氛渲染,教材掌握及分析等方面進行分析。
民間舞教師在語言的組織上和動作的示范中應該盡可能做到“精”“準”,而不應該有過多的語言和繁瑣的動作“小法兒”,如何準確的把握好言傳和身教的時間分工和“精”“準”是體現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標準,這也需要教師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教材的分解與整合也是民間舞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北京舞蹈學院等院校的教師提出各種民間舞教材整理方法和民間舞教學的方法,許淑媖老師提出的“元素教學法”、羅雄巖老師的“動態切入法”、馬力學老師的“龍族律動”,以及之后北京舞蹈學院給研究生開設的“民間舞蹈組合編排法”課程等等,是對民間舞風格精確把握的結果。一個教師的魅力不在于他(她)的語言表達和動作示范的多少,而在于這句話和這個動作及風格的精確性。
對于語言組織和動作示范,民間舞教師的側重點不同將會收到不同的效果。語言組織精準、強調嚴謹的老師,學生動作整齊、風格準確,自己思考舞蹈;動作示范精準、強調表演的老師,學生表演有個性、敢于表現,從模仿開始舞蹈。所以,一個優秀的民間舞教師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民間舞者。一個優秀民間舞教師的課堂,在具備精煉的動作示范和語言表達之外,還非常注意運用啟發、比喻的方式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專業素質的差異以及水平的參差不齊,因材施教顯得尤為突出。雖然每個教師都知道要因材施教,但究竟應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想主要的是在以教舞在先還是教法在先,或者說有沒有教學法。就我個人來說,我贊成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教學法,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教舞和教法也應該是同時存在、融會貫通的。我這里教舞所指的意思是教授的內容,即教材。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向其正確的方面發展,使學生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讓學生在注重舞蹈自身、接近本體的同時觸類旁通,從而達到會學而不是學會的目的,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法是教師如何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到達學會和會學的目的,其中所包含的含義不僅僅是方法,也是內容之一。其實,在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很多教育家在教學過程中都會有意或者無意的運用到教學法。中國古代孔子就是用提問的方法進行教學,這與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產剖術即問答式教學法是相似的。他們的教學方法都是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學習。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也應充分注意這一點,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創造一個在一問一答中愉快學習的氛圍。這都充分說明了教師在語言的組織和思維邏輯兩方面的重要性。
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以及對課堂氣氛的把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技能,對于民間舞課堂上的學生不僅要采取贊揚、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而且要啟發其延伸,引導學生在動率、動態層面上的把握不斷地進行自我修正。同時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也要大膽地指出學生的缺點,糾錯能力強。
在課堂氣氛的把握上,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反饋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活動有條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游刃有余,切不可帶著情緒進入課堂。雖然民間舞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誰應主動,或者說到底是學生主導還是教師主導,每個人的看法都有不同。民間舞訓練與民間文化、游戲,以及民俗學、人類學等結合,一般來講,新鮮的事物總是會引起人的興趣。民間舞教師應該相對占主導地位,而學生是主體,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具有活躍課堂氣氛,把握課堂節奏,使學生在愉快的過程中學習,這就是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和對課堂氣氛的把握技能的體現。我的大學英語老師是新東方四六級的老師,她的課堂是非常生動的,每堂課都特別注意學生的狀態,適時的調節課堂氣氛。比如講個英語笑話,用英語唱中國傳統歌曲等等,還經常自詡是英語老師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舞蹈界教英語教得最好的。對課堂氣氛的把握是民間舞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對教材的掌握以及教師與教材的關系,一個好的民間舞教師應該對所教授的教材了如指掌,對教材的內容把握透徹和運用自如,并能充分的發揮民間舞教材的特色,在把握好這些因素的同時積極創新,揚長補短。在眾多院校的中國民間舞教材中,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材相對來說是比較全面和廣泛流傳的。多年來,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材一直在鞏固和傳承也不斷在更新,對于民間舞傳統教材的保護也非常重視,不斷加強與各個舞種地區的民間藝人、資深專家的交流。向民間走出去和把藝人專家請進來是對“原生”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措施。
民間舞教學中,典范組合課的教學順序與風格訓練課中首先進行單個動作、風格元素或關節部位的訓練應該有所不同。我認為,典范組合首先是進行短句和重難點教學,然后由各個短句組合而成,不應再過多強調單一動作或單個風格元素的訓練,主要是對整個組合的風格性和表演性的訓練。而風格訓練課中主要強調從單個動作元素到組合的規范性、訓練性和系統性。如:東北秧歌步法訓練中的踢步,節奏是弱拍出腳、重拍收回,過程強調雙膝微屈,一腳迅速的擦地前踢出,然后再伸主力腳帶動動力腳迅速收回原位,慢移重心落腳。通過對單一動作元素的訓練使學生準確把握此動作的規范性和訓練性,只有在較好地完成單個動作元素后才能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并以此作為訓練脈絡的展開,在動作訓練中掌握其風格。這些內容不僅包括教材的基本動作、風格等元素及組合的訓練等等,還應包括對教材之間的縱橫關系以及與相關學科(如:音樂、戲劇、文學和宗教等)的相互聯系的了解。一個好的民間舞教師只有較好的把握以上各方面因素,才能更好的發揮有限教材的無限魅力。教材的對教學的影響,民間舞課堂的成與敗或者說是如何才能使民間舞課堂更加具有活力,那么教材就應該“與時俱進”、應該不斷的為它注入“新鮮血液”。這就需要民間舞教師不斷的開拓自己的視野、不斷的下到民間向民間藝人學習。這其中包括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之所以稱為民間舞蹈是因為它源于民間、植根于民間,如果我們遠離它,那么大概就脫離了民間舞的本質特征。第二,民間的舞蹈也在與時俱進,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看看它在民間的發展,使學院派民間舞既貼近民間又為廣大民間舞觀眾所接受。民間舞教師無論是在風格訓練課還是在典范組合課的教學中都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個過程的方法。如藏族風格訓練課是先有動率、舞姿訓練,再有短句訓練,最后才是組合的訓練。而典范組合的教學順序,先是學習“庫馬拉”組合“開法兒”,然后再學習“松則亞拉”,最后學習具有表演性質的“快樂青年”組合。一般來說,這是一個不容打破的教學順序,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應貫穿有緊有松、有張有持、有強有弱、有主有次的教學方法。
中國民間舞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使所教授的舞蹈適合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還應該在學生的教學管理方面抓住主要問題,采取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作為中國民間舞教師更為重要的是希望能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中去發現、總結、解決問題,對我們民族民間舞蹈教育事業今后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潘志濤.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統、典型組合淵源與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