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莉
摘 要 中國有句斷言“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由此可知早期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旨在通過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氣氛,在這種環境下,搞好親子關系,做好親子溝通,經常玩親子游戲,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對孩子早期性格的形成,各種能力習慣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作用,從而達到培養一個人格健全孩子的目標。
關鍵詞 親子活動 組織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1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1.忽視兒童的游戲與交往;2.家長忙于工作,忙于進修,很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有的甚至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親情變得有些淡漠了。
在《各種各樣的球》這個主題中,我舉行了一次親子活動《自制各種各樣的球》。在組織活動時,我也不例外地要求每一位家長都能參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當時還是有幾位家長無法參加。怎么辦呢?總不能讓這幾位幼兒退出活動。想來想去,我決定請他們旁邊的家長幫忙指導。活動開始了,幼兒都能很高興的參與活動。我發現那些需要指導兩位幼兒的家長(如牛牛的爸爸、然然的媽媽)在指導幼兒完成作品時真正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在活動中我還發現了三位家長的指導方法很有特色,值得我們借鑒。一個是耿旭的爸爸。在活動中,耿旭制作球時不是一下子把方法教給他,而是先引導他想:“這里有許多材料,紙、皮、布、氣球、鐵絲等,你想選擇什么材料制作。”等耿旭選好材料,說出想做什么球時,才開始指導他操作。最后,又再次啟發他剩下的材料可以怎樣制作。就這樣,在他的指導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各種各樣的球。其余的兩位家長,他們兩位在指導方法上也是以引導幼兒自己探索為主。而大部分的家長在指導方法上是如何進行的呢?我發現朱凱旋的媽媽在指導方法上可以說基本上代替凱旋完成球的制作,而凱旋則在一旁看著她媽媽制作小汽車。另外只要是媽媽來參加活動的孩子,他們的作品也基本上由媽媽包辦了。
看來,教師在組織親子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男、女性家長的差異。我們應當提倡男性家長的做法:以指導為主,引導幼兒完成作品。所以在組織親子活動時,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有關讓幼兒掌握技能技巧的教學親子活動,我們提倡由爸爸來參加;
第二,根據活動的內容,邀請少部分的家長參加,讓他們一個人同時去指導幾位幼兒。這樣能減少家長代替或包辦完成任務的現象,有利于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第三,在活動后,應及時組織家長討論:在本次活動中自己是如何指導幼兒的?在討論中發現其中的好辦法,引導大家一起學習,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更大地發揮家長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在開展親子游戲時,家長需要注意下列問題:
1.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游戲習慣,遵守游戲規則,不要耍賴,玩具要放回原來的地方,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歸原處;安排合理游戲時間,不能沒完沒了地玩,更不能忘了吃飯和睡覺。
2.家長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游戲。如三四歲的孩子離不開玩具,家長選擇玩具要考慮到其教育意義與藝術性,并注意衛生安全,物美價廉。有助于幫助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懂得珍惜。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有助于發揮孩子的智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3.玩游戲中,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獨立游戲,也要鼓勵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游戲和交往,培養孩子玩游戲的獨立能力、興趣和交往能力,也可以玩需要合作性的游戲,助于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4.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要尊重孩子,應民主,平等對待孩子,體罰,溺愛或把孩子當玩具來逗樂都是不妥的。要民主,平等對待孩子,家長才可能在游戲中和孩子結成平等的玩伴關系,這樣才會尊重孩子的需要和興趣。
5.家長應該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玩的游戲,不強迫孩子玩不喜歡的游戲,不要處處包辦,孩子是游戲的主人,應該讓孩子充分發揮其獨立能力。
參考文獻:
[1]曹中平.親子游戲指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尹芳.國外親子游戲研究的文獻綜述[J],教育導刊,2006,(9).
[3]李蘭生.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