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栩莉
摘 要 通過“百花教育”班級文化建設之案例:“蒲公英班級文化”的特色文化建設,學生種花、養花、賞花、悟花,為形成很自然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和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尤其是漢字書寫習慣,讀書習慣,個人才藝的培養等習慣。
關鍵詞 花的認識 愛護 習慣 養成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44-02
一、花文化融入班級
為了突顯“蒲公英班級文化”的特色,讓“蒲公英班”深入每個孩子的心中,我對教室進行了特別裝飾。黑板上方是“蒲公英班”的班徽——一株茁壯的蒲公英正迎著朝陽自由飛翔,其寓意是:小小夢想,伴我飛翔;迎著朝陽,志在四方!左右兩側墻壁分別布置有班訓、班級精神和班歌。后壁的黑板報上畫著38顆放飛的蒲公英,象征38個孩子的健康、燦爛、自信、堅強。同時,每一面墻壁都點綴著許多大小不一的蒲公英。班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它蘊涵的理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們。因此,班名的選擇尤為重要。在與學生的討論中,我們期望借助一種事物為載體,以它的品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領每一位孩子。一天早上我7:30就來到了學校,把教室打開站在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我們換教室了,怕學生走錯)。不一會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走進教室,一句句親切的問候迎面而來:“劉老師早上好!”“劉老師好!”“劉老師,您來的真早”。整個早上,我的心里都甜蜜蜜的、美滋滋的。當38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坐在美麗的新教室里,我期待著讓教室能夠擁有故事、擁有美好、擁有神奇。接下來我給孩子們介紹班名。剛好二年級的語文書中有一篇課文是《植物媽媽有辦法》,其中有一段講的是蒲公英媽媽讓孩子們隨風飛揚的例子,于是我引導學生背誦描寫蒲公英的段落,讓學生說說蒲公英的特點,然后引出蒲公英班名。想這個班名時,我還害怕學生不喜歡。沒想到學生都說喜歡。蒲公英是生長在田野的“植物天使”,借著風飛翔,飛向更高更遠更明亮的遠方,把我們的幸福傳遞給更多人,同時,讓希望的種子在更多地方生根發芽,潛滋暗長……它的寓意是:“帶著夢想快樂飄舞”,這也是我們班的口號。因為我們班里的孩子大多數膽小,上課不善于發言,和這些孩子的特點結合起來,既不抹殺孩子們天真的童心,又培養了我班孩子正好缺乏的勇敢和堅強。
二、班級文化與種花
“蒲公英班級文化”的特色內容:班花,班徽,班歌,班級口號:帶著夢想,快樂飛舞;班級公約:上課要專心作業要細心待人要真心做事要用心;花的介紹,蒲公英的栽培方法,蒲公英花的精神:樸素、自然、平凡、頑強個性而飄渺,堅強而孤獨勇敢無畏,聽風從命,四海為家。花與古代名人軼事,花與詩,花的故事,花之歌,藥用價值。對于養花,有些家長會說這不是好養嗎,可是對于孩子來說這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它需要堅持,而堅持并非是因為樂趣,人和事時間久了它都會枯燥無味的,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了。因為好的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從小事做起的。一顆黑黑的種子埋進土里,隔些日子,綠油油的苗兒就鉆了出來,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兒!孩子對這一情景充滿了好奇,趁著這樣的機會,向孩子介紹了花種的播種常識、花的各個部位,而孩子所進行的探索活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經歷。孩子喜歡用小手指去動一下那含羞的小葉子,從葉子的張合中感受植物的神秘;在仙人球的一動不動中了解到植物間的不同;同時也在等待月季花的盛開……生命的奧妙在孩子心中種下了求知的種子,孩子的觀察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增進。
三、培養孩子養花的好處
1.責任心的培養
養花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天長地久的,這就需要孩子有責任心了,而家長需要提醒孩子時常對花兒澆水,否則哪天忘了澆水花兒會蔫了,而孩子他是多變的,開始時,他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經常澆水,還會時時關注,可久了就會淡去,而家長需要把忘了澆水的花苗的“慘狀”指給她看,他看后當然會心疼的,以后他就會記住適時給花苗澆水。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任何生命都是需要呵護的,而忽略的情況下,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在不知不覺中培2.了孩子的責任心
2.讓孩子明白堅持和付出的道理
花苗的長高讓孩子感覺到了植物的奇妙,每當它生長出一片新葉子,孩子都會迫不及待的告訴身邊的人:“花苗又長出新葉了。”等到在花枝上長出了花苞,開花時孩子更是喜悅,因為花兒的開花是對孩子這幾個月的辛勤勞動的一種褒獎。孩子卻可以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做什事都是需要遵循它的規律,也是需要堅持的,當你做到這些時,成功就會到來。
參考文獻:
[1]徐旭.農村教育的困惑[J].山東教育,2007,(31).
[2]楊清.黨指引我們扎根農村,培養農村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江蘇教育,1994,(14).
[3]宋醒.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把握農村教育發展方向[J].貴州教育,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