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果


唐英所富有的藝術才華,除了設計與創作瓷器以外,對文學、詩詞、戲劇和書畫方面均有造詣,只是為榷陶盛名所掩,不為人熟知。
與唐英一樣出身、后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高斌為《陶人心語》所寫序言中說道:“唐俊公先生自少與予同侍內廷,長予一歲,顧先生之書畫,法皆臻絕妙,又能詩善屬文,才情掞發,聲望卓然。”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才多藝、興趣愛好十分廣泛的人。
| 詩 |
唐英生活中的一時一事都會成為他作詩的題目。在《熙朝雅頌集》中記載了他的23首詩,多是五言絕句或七言律詩,句子意趣高雅,豁達上口。寫詩內容廣泛,有送別友人的《再送秋亭》,有即景詩《昌江夜泛過玉筍峰》,有給朋友書畫題句的《題吳生畫黃山蓮花峰歌》,還有《庚午除夕口占》、《冬夜雪窗獨坐口占》等等。其中一首送朋友的七律詩,別有趣味:“四面山屏景繡圍,一鞭曉日趁晴暉。花香鳥語尋消息,流水行云澹械機。春雨人嫌泥路滑,長途我喜潔身歸,風塵于役誰言俗,斗酒雙柑興未違。”所謂“潔身歸”,絕不僅僅是與“泥路滑”對仗,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含義的。他不僅有高深的文化修養,思維情操也是高尚的。
| 書 |
相比于制瓷成就,唐英書法一項亦毫不遜色。載瀛《繪境軒讀畫記》、李放《八旗畫錄》皆云唐英“其畫無體不工,兼擅分隸書。”時下所知有其多幅翰墨傳世,所具詩文書法,神采奕奕,行筆遒勁灑脫,以行、隸二書為主。現殘存的《陶人心語手稿》匯集唐英諸體書法,內容尤其豐富,更為我們展現出唐英書法造詣多姿多彩的一面。唐英臨書的《百石卒史碑》體態端莊,清新婉麗,師古而不板,革新而不飄。他寫道:“孔子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撲懋勁古,具兩漢真醇之氣,允為東漢隸書大家。學者從此入手,則不墜唐人媚佻之習”。表明他崇尚漢隸,以為不知此,就會成為唐人媚佻之習。他的行草書寫得行云流水,得心應手,筆墨流暢。
| 畫 |
《歷代畫史匯傳》謂之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這在當時是山水畫家所崇拜和大多數畫家師法的。由于他的多次調任及督陶工作,使他有機會接觸和觀賞江南大自然的壯美景象,在繪畫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其《江南秋色圖》畫面上的一山一木,一屋一橋,都安排得疏密得當,用筆蒼勁,兼工帶寫,畫出了風景怡人的江南秋色,在右下方兩人用手緊握是摯友惜別的情景,人物畫得雖小但神態逼真。
除見到他的山水人物外,還有馬匹、松鼠、家禽之類。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幅唐英所繪《雜畫卷》中分別畫了四段,開頭畫的是兩只小松鼠,呈欲食瓜子而又縮手縮尾狀,根據作者題字知道,畫的是兩只馴養的松鼠,用筆工細,須毛準確細膩,可以看出他用筆的功力;第二段畫了兩匹馬,其以流暢而勁健的線條,寥寥數筆準確勾勒出馬的不同姿態,毫無拘謹呆板之態;接下來一段是大小四只雞,正在啼叫的雄雞頸部挺直,那紅黑色的翎毛豎起,引吭高鳴,簡單嫻熟、富有表現力的筆法,正是他繼承明代花鳥的傳統技法而又有所創新的明證;最后一段畫是溪幽亭、秋林落暉。平靜的湖面上蕩漾著輕舟,畫面開闊、景色優美,是一幅典型的江南秋色。
以上每段都有自題的詩句,雖都是題景詠物,但這些題詠無不洋溢著作者對自己生活悠然自得的心情。卷末落就為“蝸寄唐英雋公化戲墨自賞”,也可看出其是他得志自賞之物。
| 印 |
唐英的早年是在如意館行走的畫師,書、畫、印水平自然不低。他的履歷在清末成書《再續印人小傳》能找到,記載上說明唐英的篆刻水平很高。從幾幅作品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書還是畫,除均有“唐英之印”等字樣的名款印外,往往還有三四枚字、號或迎首印、押腳印及其他閑章,在他的五幅書畫中共用印章32方,這其中幾乎沒有大小相同,印文一樣的。這些印章布局得體,刀法熟練,舒展大方。他既能刻印,在他的作品中又用了這么多方印章,其中應有一部分或全部可能是他自己刻制的,由此可以想見他的篆刻藝術也是非同一般的。
| 文 |
唐英一生用功甚勤,著作等身。他在幾個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成為某個學術領域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所研究的課題。《燈月閑情》在戲劇界;《問奇典注》在語文界;陶瓷生產理論與實踐在歷史文博界;《陶人心語》在文學界;書畫藝術在藝術史界都有研究的價值。《中國大百科全書》在分學科出版的各卷都能找到關于唐英或他的作品的介紹,這在學科分界森嚴的當代是不可思議的。唐英自認為所讀之書“經籍莊雅居其半,而稗野僻誕居其半”。以筆者看來,恰恰是他讀書面廣泛,成為他作為戲劇學家和《問奇典注》編纂者所應具備的深厚知識儲備。
唐英在戲曲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其一生創作劇本《古柏堂傳奇》17種,直到今日,唐英改編的京劇及各地方戲種劇本仍在上演各色人物的悲歡離合。這些物質及非物質文化傳承,無不證明了唐英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機遇、以超出常人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不尋常的事業。
正是這樣一位能夠集諸多藝術于一身的全才督陶官,才能成為一流的鑒賞家和工藝美術家,唐英的才華橫溢,謂其“博物君子”并不為過,在那個文人學士崇尚清高、好逸惡勞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