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婷,江蘇省高淳中等專業學校
導學案在《電子技術基礎》復習課中應用的案例研究
作者/李文婷,江蘇省高淳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一批真正的名校和成功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導學案”作為其中一些學校打造高效課堂的最重要載體和“抓手”,隨即在國內大規模的流行。許多學校紛紛效仿,試圖通過“導學案”的使用來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國內關于“導學案”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均局限于“導學案”的理論構建及其在初、高中各學科的應用,對于“導學案”在中等專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并未展開研究。故而,對“導學案”在《電子技術基礎》復習課中應用的案例研究是極有意義的。
導學案;電子技術基礎;復習課;案例研究
“學案導學”模式理論基礎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近發展區學習理論、有意義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導學案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和監控,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過程包括∶教師提出自學要求和學法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分組討論交流、精講釋疑、練習鞏固;教學策略主要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在學案的指導下進行自學、討論、釋疑、練習,達成教學目標。教學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通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證實“學案導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有效落實課程標準的理念,提高教學效果。
對于計算機專業參加江蘇省單招高考的學生來說,《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占據了專業理論課總分的30%,但是根據近幾年教學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本門課存在排斥心理,總是有自己初中物理基礎就差、在總分中占的分值不是很高等心理,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不高、沒有目標,久而久之,產生了上課容易走神,低分學生較多等問題。研究發現許多教師還是停留在傳統的以教材為主要教學資源,并且中等專業學校專業課的復習資料較少;抑或教學中存在著教法死板,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等問題。
案例一:14級復習課中疊加定理的應用
① 制定學習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學生要熟練應用疊加定理求解復雜直流電路。
學生的學情:因為疊加定理比較復雜,需要單個電源作用時,要將其他理想電壓源作短路處理,理想電流源作斷路處理,學生容易搞混,對于單個電源單獨作用的簡單電路在分析時也會出錯,影響了整個題目的正確求解。
在制定學習目標時,將大綱要求的熟練應用替換為“說出”,這樣的變化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將疊加定理的形成過程加入到學習目標中,體現對過程與方法的要求。
綜上所述,導學案制定的學習目標是:
(1)能記住疊加定理的求解步驟。
(2)了解疊加定理的形成過程。
(3)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說出疊加定理的含義。
② 課堂上學習目標導學的應用
在導學案教學中,我嘗試過教師或學生領讀、全班齊讀、獨立閱讀和默讀學習目標,發現效果最好的時默讀。默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可以一邊默讀一邊找出學習目標中的關鍵字詞,有些學生還用小動物圖案來標注,帶動了有些學生的興趣,默讀并勾畫學習目標能夠讓學生對于導學案的目標導學部分有較為明確的認識。
案例二:14級復習課中電路的基本知識
本節提出的要求是從能量轉換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導學案教學對本節課的課時安排是一課時,教學重點是從能量轉換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教學難點是電路的三種狀態和畫電路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請同學們參考教材完成以下自主研學部分:
(1)用電器: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
例如:電燈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空調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電飯煲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
(2)電源: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
一般的干電池用電器: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蓄電池在給其他用電器提供電能時,是將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
在本節的自主研學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有概念理解的局限性,生活常識的缺乏,對電子技術基礎和生活聯系的困難。教師在導學案教學中,可以取生活中的器材如電池,現場解剖,加深學生的印象,解決大部分學生的疑惑,為下一步的合作解惑做好了準備。
案例三:14級復習課中二極管的簡易測試
好奇是人的本能,而提到萬用表時學生的情緒高漲,而如何以興趣作為催化劑將測試結果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呢,是導學案設計合作解惑時需要仔細推敲的。
教師引導: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即加正向電壓時導通,加反向電壓時截止。
學生實驗:用萬用表測試二極管并觀察記錄指針指示值。
教師再問:你能說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嗎?兩種現象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解惑:通過與理論知識比較分析,得出兩種現象代表的狀態。
請大家合作完成測試,并回答以下問題:
(1)將萬用表的兩只表筆分別接二極管的兩只管腳,則指針指示值________(填較大或較小),則說明電阻________(填較大或較小),說明二極管處于________狀態。
(2)對調兩只表筆后,則指針指示值________(填較大或較小),則說明電阻________(填較大或較小),說明二極管處于________狀態。
(3)本實驗通過二極管的____________特性來測量。
(4)萬用表撥在歐姆擋時黑表筆接的是內部電池的_______極。
在導學案指導下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并通過合作討論明確怎么進行實驗,試驗中應該觀察的現象,做好了這一系列的準備后,開始分組合作實驗,實驗中完成導學案中提出的四個問題。而第四個問題鍛煉了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案例四:14級復習課中戴維南定理的應用
本題是完成戴維南定理的應用教學后,反饋提升中的一道練習題。來源于2016年江蘇
省單招高考試卷第84題,原題如下:
電路如題84(a)圖所示。
(1)用戴維南定理求解題84 (a)圖所示電路,并畫出戴維南定理等效電路。
(2)若在a、b間接入負載電阻RL,則負載電阻為多大時可獲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是多少?
(3)若在a、b間接入如題84(b)圖所示電路,則電流I是多少?

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畫出戴維南等效電路圖,但是對于自己的數值則不能判斷是否正確。于是老師請同學們展開討論。不久,他們達成了一致,將一些數據帶入計算,看看結果是否符合邏輯。此過程中,老師一言不發,有時候相信學生的能力,敢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不急于給出提示或引導才是最有利于解惑。學生的思路很多時候和老師的標準方法是有出入的,導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學生用統一的方法解決問題。
經過近一年的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嘗試,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積極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習效率,深得學生的喜愛。教師用導學案讓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反饋都落到實處。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導學案教學提升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對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駕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趙達文.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2014,3.
*[2]劉芳. “導學案”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武漢市某區兩所小學的實證調查[M].華中師范大學,2014,5.
*[3]劉文杰.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應用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