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鄰水中學 何治宣
中學數學啟發式教學模式應用策略研究
四川省鄰水中學 何治宣
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中,將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作為最終目標,以實現學生的各方面同步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根據上述要求對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結構進行調整,使其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對于啟發式教學模式,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將其應用到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
中學數學;啟發式教學;應用策略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以學習情境的創設為課堂教學的開始,通過設立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新型知識點的合理導入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將其作為新課的導入階段,所以,此階段在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導入環節中,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很大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可以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中的重點與難點。
對重點、難點的全方位講解是啟發式教學中的第二個環節,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此階段。教師在此階段應使用間接的教學方法,不能直接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是一個循序漸漸的過程。如果直接向學生傳授重點與難點知識,那么將會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壓力。所以,首先應選擇一些與基礎理論知識相關的內容進行講解,使學生的腦海里對重點與難點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隨后按照層層遞進的原則,對重點與難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講解,此時學生就可以在腦海里形成一種系統化的知識框架。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進行總結,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講解。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作為目標開展教學。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探究重點與難點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并進行總結。
在實際啟發式教學環境下,可以通過設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此定理,以此使學生能夠形成一種正確的研究思路。
第一個問題: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概念。
第二個問題:在教室內部,天花板平面與黑板平面之間的交線與地面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此問題,即“平行”)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這條交線與平面間會平行呢?
對于第三個問題,相比第一,二個問題就有了一定的難度。接下來,繼續提問第四個問題。
第四個問題:(在黑板上畫出此種關系,如圖1)直線a與平面α有著怎樣的位置關系?

圖1

圖2
學生們在看到此圖后,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平面與直線間的關系屬于相交。然而,教師會提出如果在平面α內畫出一條直線b,此時學生就否定了前面的結論,大部分學生就會認為直線a與平面α間的位置關系是平行的(如圖2)。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此種教學過程屬于啟發式教學提問方式。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們就可以靈活掌握平面與直線平行判定定理的核心,即將判定線面平行最終歸結到判定線線平行。
在啟發式教學的過程中,上述問題之間屬于層層遞進的關系,它可以引導學生得到最終的答案,同時也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與動腦思考的能力。從數學知識角度分析,啟發式教學模式使最終的問題得到一步一步的解決。在總體教學過程中,通過連續提問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同時也間接地向學生展示了數學定理的產生與證明的過程。
數學是由一個個問題組成的,根據問題的特點可將其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無用提問,這種提問對學生數學的學習沒有任何作用。第二種提問方式為重要提問,此種提問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按照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隨后再加以概括,要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方式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克服這些不足。
課堂小結作為啟發式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一種總結與反思,此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回顧課本,總結本節課中的易錯點等。在總結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認真、細致,特別是對于易錯點,每個班級不同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易錯點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進行調整。與傳統的教學總結有所不同,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要將所講授的知識進行總結,同時也要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與歸納,并對整個知識點進行梳理,最后教師再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出全面、系統、層次化的總結。
[1]唐燕.新課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節數學活動課[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4).
[2]楊光.中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6.
[3]于波.20世紀我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8.
何治宣(1978—),男,漢族,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人,大學本科學歷,四川省鄰水中學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研究與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