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星期六一致通過空前嚴厲的制裁朝鮮新決議,其中很多措施都要由中國“埋單”,因為中國一直由于地理原因是朝鮮最大貿易伙伴。然而最近兩天,美國輿論卻出現安理會新決議“乏善可陳”,它實為美國向中俄“大妥協”產物的論調。一些美國主流媒體和精英參與了這種論調的炮制。
福克斯新聞網還呼吁特朗普總統警告中國只有30天認真執行制裁朝鮮決議的機會,否則將遭美直接報復。
美國是唯一超級大國,但它的一些媒體和精英顯然處在全球目光最狹隘的人群之列。他們以不講理的方式要求世界圍著美國的利益轉,把落實他們的極端要求視為道義,將美國利益等同于普世價值。難怪美國不斷犯錯誤,直到冷戰之后還打了錯誤的伊拉克戰爭,美國政府決策所依據的民意常常包含大量非理性因素。
朝鮮從軍事上對抗的是美韓同盟,由于種種原因,朝鮮走上了發展核導的錯誤路線。美韓視安全為核心利益,比美韓同盟弱小得多的朝鮮更會如此。美朝的敵對如果解決不了,朝鮮擁核和發展能打到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激進動力就不會消失。外部制裁只可能延緩朝鮮發展核導的速度,卻無法擊垮平壤沿著這條路走到底的決心,這么簡單且被反復驗證的道理,為何美國社會就沒有力量大聲宣講呢?
美國解決不了它與朝鮮之間的問題,就要求中國幫忙,進而一些美國精英還想脅迫中國把解決這個問題給承包了,否則就威脅對中國進行報復。朝鮮射導,美國就制裁中國,這與美國如果打朝鮮,朝鮮就打韓國,在邏輯上有什么區別嗎?
重要的是,如果韓國挨了打,它的還擊手段可能有限。而中國是隨便可以被制裁的嗎?如果北京采取一些措施,讓中國人少用一些蘋果手機,中國學生少一些去美國留學,還有中國少進口一部分美國農產品,動輒叫囂制裁中國的那些美國精英懂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嗎?
自安理會2006年開始制裁朝鮮以來,中國付出的外交代價和經濟代價都是最高的。中朝關系自那時起逐漸冷淡,直至兩國官方媒體公開齟齬。中朝最高領導人已經6年多沒有互訪了。此外,中朝貿易呈現下降大趨勢,與中國同幾乎所有周邊國家的貿易都不斷上升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想讓中國在制裁朝鮮問題上打頭陣,執行盡量激進的對朝政策,有美方的私心。一方面美國可以以逸待勞了,一方面還可以惡化中朝關系,如果能形成中朝對抗、美韓旁觀的局面,那是再好不過了。
宣揚“中國責任論”,美方還可以掩蓋自己處理朝核問題的無能,避免華盛頓大幅調整對朝政策的麻煩。從一開始美方處理朝核問題就不得要領,不愿回應朝鮮對安全的特殊關切,也小瞧了平壤堅持發展核導技術的意志,以及它的相關能力。美國人一直沒有正眼看朝鮮政權,認為它維持不了多久,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只有美國和西方是正確、高尚的,非西方國家的政治都不成熟,或者“古怪”,與美國有矛盾的國家很可能處在崩潰的邊緣,很多美國人似乎在這樣模模糊糊、但卻高高在上地看待這個世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學者也在預測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未來超過美國,但很多美國精英仍認為中國道路在政治和道德上都是錯誤的。
美國社會恐怕要重建寬闊的視野和理性思維方式,這是美國長期保持強大的公共思想基礎。主流輿論保持清醒,國家才能更強有力地應對各種挑戰,這個道理大概不算高深。▲
環球時報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