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萍
【摘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與好處,但黑客、盜用、隱私泄露等這些字眼也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網絡道德失范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大力進行網絡道德建設已刻不容緩。本文從互聯網大背景下所形成的社會中,探究了在新的網絡社會影響下的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并提出通過完善網絡道德的法律法規、塑造健全的大學生人格等方法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字】互聯網;道德失范;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聯網社會
21世紀有許多代名詞:信息時代、知識時代、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不同的道名詞表現著這個時代某些方面的特點,同時也賦予了我們某種智慧。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置身于一個新的空間中,使我們不由自主的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并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結構——互聯網社會。這是一種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之上的網絡,它不僅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和交往方式,而且還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世界。它使得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道德評價標準遭到質疑甚至否定,而新的網絡道德規范和網絡價值觀念又在日漸形成,影響人們的道德觀念,在新舊倫理道德的沖突中,網絡社會中出現一種普遍的道德失范現象。
這里所說的互聯網社會,并不是單獨的或者與現實生活對立的社會,它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借助于網絡平臺進行生產、生活與交往的一種相對自由與虛擬的時空環境。目前互聯網社會已是一個日漸成熟的社會,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為人們現在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所以我們要重新審視一下互聯網社會,這個人類道德生活的又一環境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個情形。
一種社會的出現必將會帶給我們一種新的文明,文明是科技發展、社會變革、人類實踐的結晶。網絡的發展促使了一種新的人類文明的形成,即網絡文明,網絡文明的發展為網絡道德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網絡道德應運而生。首先,計算機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可忽略的傷害,人們對它的使用是善的還是惡的取決于人們的倫理道德價值取向。其次,現在互聯網已經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給予了每個人想象不到的自由,人們在互聯網上的個人行為的善惡是非,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道德自律,科學技術越是發展,越是要求人的道德自律,互聯網社會需要每個網民具有與其相適應的網絡倫理道德修養。
二、網絡道德失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從分析互聯網社會中道德失范現象中,我們可以知道,造成這種道德失范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社會的道德規范體系不完善、人們的價值觀念出現偏頗,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這種道德失范現象已經使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德出現偏頗,放任其自由發展,只會帶來極大的危害性,大學生作為互聯網世界中最活躍、最中間的力量,如何規避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對其造成的危害是我們現在的重中之重,同時還要防止大學生本人在網絡社會中產生道德失范現象。
1.完善網絡道德規范體系。網絡道德規范的建設是網絡道德建設的基礎,完善網絡道德規范是網絡道德建設的必要途徑。在建設與完善有效的網絡道德規范過程中,必須結合網絡社會的本質特征,從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在網絡中的延伸這一觀點出發,遵循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原則,立足于現實社會道德,運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則培養起來并在網絡活動實踐中形成現實合理的網絡道德規范。
2.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健康人格的塑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對學生自身的認知和開發。我們要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人格模式的轉換和變遷,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成為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當前,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
3.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在網絡的多渠道中發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爭取最大化的占領網絡信息空間。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信息,同時網絡也是一種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占領這塊陣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通過網絡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進行引導的啟發。網絡作為中介可以大大增強主客體之間的互動性,使主客體隨時隨地都可以面對面交流。再次,研發和推廣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軟件,包括思想政治軟件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用軟件,就像游戲軟件一樣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烈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的覆蓋面廣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用戶隨時都可以點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從而更廣泛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總結
今天的道德與網絡是同處于一個時空,時刻面臨著網絡傳媒的沖擊與挑戰,面對網絡道德的失范,我們都要認清事實,保持清醒的頭腦,遵守網絡道德準則,正確使用網絡,趨利避害,使網絡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劉新少,網絡社會的道德失范及其可能規約[D].中南大學,2002.
[2]劉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9):228-229
[3]彭素娥.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塑造健全人格[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0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