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李 萍(本刊特約記者)
A=歐陽宏偉
歐陽宏偉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
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Q:高中時,老師們總會說“彩色”的謊言,為了喚起學生對大學的憧憬,把大學描繪得如天堂般美好,而事實上卻不一定如此。您認為高中和大學的學習有哪些不同?
A:高中和大學的學習區別非常大。高中學習是接受式的學習,學生接受知識點,掌握運用方法,這是一種“防止錯誤”的教育。而到了大學,學生需要一種自主、自律和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高中學習就像打車,跟著出租車司機走;而大學學習則是自己開車找路找方向。這種從完全灌輸式教育到大量探究、討論式教育的轉變,將給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認知和學習能力帶來較大的挑戰。
Q:進入大學后,同學們該如何開展自主、自律和探索性的學習呢?
A:首先,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學生有對時間的控制能力。其次,學生要有對知識的駕馭能力,包括知道如何閱讀、記憶和運用知識。第三,要有清晰的目標,這樣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所謂自學,就是指思維要不停運轉,腦海里不斷閃現不同的問題。當然,理解學習內容是自學的第一步,理解不了的或者想要從多角度理解的,不知道如何應用的或者想要知道如何運用到爐火純青的,這些都需要和同學、老師深入討論,借助他們的智慧幫助自己提高。
Q: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對大學生說過,一個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學習,而且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此,您有何建議?
A:對學生來說,科學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核心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學習習慣。具體來說,第一,合理使用時間,做好計劃安排。時間好比兜里的金錢,不可以把錢用在一件事情上,要規劃好多少錢吃飯、看電影、旅游等。第二,要形成好的作息規律,培養累積力,日日積累。例如,每天用10分鐘背單詞,15分鐘練習聽力,三五人組成一個小組分享閱讀學習的內容。這也符合學習和記憶的規律。
Q:您認為高中生應該做哪些準備,以更好地適應大學這種完全不同的學習環境?
A:首先,高中生要開始清晰地確立自己的理想,比如希望自己未來做一份什么樣的工作,能夠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幫助什么樣的人,并預先想象一下與理想相關的職業的未來態勢。其次,要開始有意識地去培養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這是學習的基本功。比如,未來想要進入國內首設的生物醫學專業,在高中階段就可以接觸《環球科學》等生命科學相關雜志、文章以及專業綜述之類。此外,要為問題導向的知識集成做準備。再者,高中生要逐步認識到交叉學科在未來時代的重要性。打個比方,每個人學一個專業到極致,就能調出很鮮亮很正統的顏色,但也只是單色。而如果能把每一個顏色都調得很好,如同畫家把各種顏色糅在一起,就能創作出一幅絢麗的作品。這里的“畫家”就是我所說的跨專業集合型人才。
Q:高中生畢業后將有2個多月的暑假,您覺得那些已經圓“大學夢”的學生該如何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熱身”學習呢?
A:建議他們暑期出去旅游,放松下心情,也可以選擇去一些好的大學,和一些優秀的大學生交流,提前了解大學生活的設計、時間規劃以及如何自律。熱愛學習的同學也可以做些英文上的準備和進行相應的專業知識儲備。
Q:您能否送幾句話給正向大學象牙塔邁進的高中同學們?
A:把我自己最喜歡也是一直用來自我激勵的三句話送給大家。第一句是“勇敢之后人生海闊天空”。人腦的可塑性太強,勇敢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最重要的品質。智商高、能力強的人很多,但其作為如何,取決于是否能勇敢地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勇敢不是莽撞,也不能患得患失。所以,年輕人要勇敢地明晰自己的目標,因為方向導向下對瑣碎的積累能成為傳奇。
第二句是“日日積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要相信積累的力量,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要堅信人生要么積累成器,要么雜亂成碎。
第三句是“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定位”。要有清晰的目標定位,切不可渾渾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