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肖文武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后患者ADL及運動功能的影響。應用簡式Fugl-Meyer法評定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應用改良Barthel(巴氏指數)評定兩組患者的ADL能力。方法:將60名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運動療法組(30例),一組為傳統療法組(30例)。兩組患者均進行同樣的常規藥物治療,一般康復治療(OT、ST等)。所有病人的治療是1次/日,5次/周。在治療前、治療四周和八周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Fugl-Meyer及Barthel評定。結果:1、兩組患者治療四周后與治療前進行Fugl-Meyer及Barthel的評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兩組患者治療八周后與治療前進行Fugl-Meyer及Barthel的評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運動療法組較傳統療法組在Fugl-Meyer及Barthel評定的比較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傳統療法對腦卒中后患者的運動功能及ADL能力的提高有作用。但相比較傳統療法,運動療法對提高腦卒中后患者運動功能及ADL能力的效果更好,所以運動療法值得在腦卒中后患者的治療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運動療法;腦卒中;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01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中醫學稱其為中風。是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局部或者全腦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組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1]。運動療法是指利用各種器械、治療師徒手或者患者自身的力量,通過一些運動方式(主動運動或被動運動等),使患者能夠獲得全身或者局部運動功能、感覺功能恢復的訓練方法。[2]傳統療法是指運用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如針灸、拔罐、推拿穴位按摩、中藥熏蒸等非藥物療法治療疾病。以前有學者報道兩種治療對腦卒中后的偏癱患者均有效,但對接受兩種治療后的患者進行運動功能及ADL能力的對比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旨在分別應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技術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通過對其患者運動功能及ADL能力評定的結果進行比較來探索其較好的治療方法。
1.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選取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45-78歲。60例患者均為首次發病1—3月后,其中傳統療法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62)歲、病程(±42天);運動療法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65歲),病程(±48天)。所有病例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病程均顯示患者發病前后沒有其他病癥引起的殘疾,能在治療師輔助下步行5米。排除條件:(1)有全身合并癥如伴有嚴重的心肺腎等器質性疾病。(2)發病時有明顯的意識、智力障礙。(3)嚴重失語,不能配合者。(4)腦卒中后遺癥偏癱伴隨癲癇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心理、文化,病程等一般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運動療法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及一般康復治療后,增加運動療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A:良姿位擺放B:從患側到健側以及從健側到患側的翻身訓練C:對健側進行抗阻訓練,利用聯合反應誘發患側肌力肌張力的出現D: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訓練E:協調及平衡能力訓練F:Bobath球上運動G:PNF技術H:轉移訓練:I:步行訓練J:上下臺階訓練。
1.2.2 傳統療法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及一般康復治療同運動療法組,增加放松性手法按摩治療。各組治療均由同一康復治療師完成。
1.3 康復評定。治療前、治療四周、八周后兩組患者均應用簡式Fugl-Meyer法評定肢體運動功能,應用Barthel指數評定患者的ADL。所有對患者進行評定的操作及數據統計均由同一名康復治療師完成。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x?檢驗。統計學檢驗顯著性水準a=0.05
2.結果
2.1運動治療組及傳統治療組治療前后結果比較(表1)。
組內比較: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較,(aP<0.05)。組間比較:運動療法組與傳統療法組治療后比較(bP<0.05)。
3.討論
腦卒中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常見病、多發病,而現如今醫學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多數患者能夠幸免于難,然而幸存的患者致殘率卻非常高,往往導致患者運動、言語、感覺、認知等功能障礙,使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及生活質量嚴重下降[3-5]。而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將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為了提高腦卒中后患者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其能夠重返生活與社會,因此腦卒中后的康復具有非常顯著的意義[6]。
目前有大量學者報道傳統療法對腦卒中后患者的康復有較大的療效,傳統療法在臨床上針對腦卒中后患者的治療已經應用的十分廣泛。運動療法是一種經濟、簡單、有效地康復治療方法,它可貫穿于腦卒中患者的軟癱期至恢復期,與常規臨床用藥相結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提高ADL能力。[7]運動療法是在傳統康復理論基礎上,引入神經生理學,經過長期動物實驗研究,并在新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可靠的神經科學基礎。運動療法是以功能性為導向,以指向性任務為原則,以密集重復訓練為基礎的一種新興方法。[8]國內外也有部分學者對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患者進行推廣,但其報道結合傳統療法的療效對比相對較少。本研究不能武斷說明運動療法的治療效果強于傳統治療,其缺陷在于其觀察時間較短、實驗數據較少,且缺乏對患者出院后的隨訪觀察,也缺少將兩者治療方式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但本研究的結果仍能表明運動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將運動療法結合傳統療法對腦卒中后患者進行治療,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所產生的治療效果也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謝青;宋小慧.腦卒中康復治療技術發展史[N].北京.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5(12),88-90.
[2]馬金,陳慶亮,黃先平.運動治療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44,160.
[3]劉波.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活動能力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4):55-56.
[4]王哲宇.淺談腦卒中的臨床康復治療進展[J].科技風2016(7):15-17.
[5]戴佳茹;郭珊珊;羅麗.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J].湖北體育科技,2016(5):87-89.
[6]陳發全.腦卒中的康復治療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7):32-34.
[7]方愛惠.強制性運動療法用于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的效果[J];臨床醫學,2013(2):322.
[8]劉春英;郭毅;楊歡;劉淼;李菲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運動療法康復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6(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