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梅
【摘要】本文主要對直腸功能訓練流程以及肛腸術后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分析,并以實例深入探究了直腸功能訓練在肛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
【關鍵詞】直腸功能訓練;肛腸術;患者;應用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02
1.直腸功能訓練操作流程
1.1 操作準備
(1)操作人員著裝整潔、洗手、戴口罩。
(2)用物和環境準備。
1.2 解釋評估
(1)核對患者。
(2)評估患者病情、意識情況。
(3)了解患者排便情況和習慣。
1.3 檢查
(1)核對脊柱、尾骶部、肛周皮膚不完整者勿進行操作。
(2)檢查患者有無痔瘡、肛裂。
1.4 操作
(1)指導患者行腹式呼吸。
(2)觸摸患者下腹部有無大便結節,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實施不同力度的腹部按摩操作。
(3)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實施不同力度的按摩背部和臀部。
(4)牽拉肛周皮膚。
(5)指導患者盆底肌訓練。
1.5 整理
(1)協助患者穿衣,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元。
(2)按規范處置用物。
(3)記錄。
2.肛腸術后患者注意事項
2.1 術后反應
患者術后需要按壓肛門局部半小時左右,以免傷口滲血,局部紗布滲血稍多時,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止血。患者術后應去枕平臥位6h,少數患者術后可能還是會出現心慌、惡心、頭暈反應,可做深呼吸,很快會自行緩解,嚴重者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 術后排尿
患者要放松精神,好好休息,腹部紅外線理療或藥物坐浴,同時放松肛門,可順利排尿;如不能緩解,可行無菌導尿術。如出現尿少、尿有余瀝、尿痛,應急查小便常規以確診是否有感染,醫生制定相應的抗感染治療方案。大、小便時應有家屬陪同。
2.3 術后排便
除特殊交代外,術后盡量在24h后排便。術后一般都有肛門墜脹感,是正常現象,并非是排便前兆,不得去解大便,以免引起肛門水腫和感染。排便前應先自行完全拆除繃帶及肛門口紗布,肛門內的油沙條會隨大便排出,緩緩用力,不要久蹲和過度用力,否則容易導致肛門水腫。便秘或大便干燥導致排便困難,通知醫生做中藥灌腸和潔腸水療協助排便,每次排便后均要用中藥坐浴,坐浴后換藥。排便時有少量出血,屬正常,墊上干凈敷料即可自止;若出血不止,應及時告訴醫生做相應處理。
2.4 術后飲食
當日可進流質飲食,并適當靜脈輸液,術后第二天,可進半流飲食,并多食富有營養和易消化的食物,第三天,可以正常飲食,為保持大便通暢,可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谷物、蔬菜、水果等食物。忌食辛辣、肥甘、厚味、油炸煎炒之品,兩周內禁止飲酒。
2.5 術后換藥
術后次日每次大便后開始換藥,原則上每日一次,每次排便后要用藥物坐浴,坐浴后通知醫生換藥。換藥是對手術創口的清潔消毒、消腫止痛、引流促愈、修剪胬肉及拆線等處理,可減輕術后疼痛、縮短療程及避免一些并發癥的發生。
2.6 術后中藥熏洗、理療
創面超聲霧化熏洗、微波、紅外線、氦氖激光、超聲清創、潔腸水療等對肛腸術后的止痛與創面愈合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特別是對術后肛緣腫脹所致的疼痛效果特別顯著,有消炎祛腫、溫通氣血與經絡、抑制病菌、控制病變之功效。
2.7 術后活動
傷口尚未完全愈合期間,應盡量少走路,可避免切口邊緣因摩擦而形成水腫,延長創面愈合時間。
3.直腸功能訓練在肛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
3.1 實例概況
本組病例均為肛腸手術后患者,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23-71歲,術后發生便秘或排便困難的21例,便秘或排便困難的發生率為48.84%,便秘出現時間多在術后2-3天。
3.2 實例分析
3.2.1 評估患者、收集資料
術前排便習慣和規律。飲食結構是否合適,營養能否滿足。液體攝入情況,應該攝入適量的水以防止便秘。每日活動情況,是否術后一直臥床休息。
3.2.2 制定訓練計劃
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訓練計劃,飲食的指導、選擇直腸功能訓練的時間、心理護理著重內容等。
3.2.3 飲食指導
(1)術前加強營養,進高蛋白,高維生素之外,還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多進食潤腸通便的食物,例如香蕉、蜂蜜、芹菜等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多飲水,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能促進患者排便。
(2)醫院肛腸手術一般采取骶管內麻醉,術前晚需禁飲禁食10h,術后當日需禁飲禁食6h,6h后進清淡流質飲食,但必須禁食豆漿、牛奶等易脹氣的食物,可以適當飲水,至少2000ml/d,術后第2天起進清淡軟食,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生姜等。
(3)遵醫囑口服幫助排便、增加腸蠕動的藥物,例如六味能消、中藥等。
3.2.4 具體步驟
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直腸功能訓練,每日早晚各1次,具體步驟:首先,患者取仰臥位,指導患者作腹式呼吸10-15次,用手掌根以順時針方向撫觸肚臍周圍,然后指導患者作直腿抬高和橋式運動。其次,患者側臥位,提捏背脊,指導患者作夾臀動作10-15次,最后模擬排便。
3.2.5 心理訓練
醫務人員與患者多溝通,關心、尊重患者,耐心的為患者講解病情,為患者介紹其主管醫生及主管護士,介紹住院環境和生活制度,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患者因受到疾病的威脅產生不安全感,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任何重要的診療措施前都事先耐心的解釋,以增強患者的安全感。患者手術后因為傷口疼痛、水腫,害怕解便,給患者講解直腸功能訓練的原因、作用和目的以及發生排便困難的原因,確保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結語
綜上所述,便秘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復雜癥狀,但是不是并非疾病,而影響正常排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其一,心理因數,即抑郁、便秘、焦慮、緊張;其二,年齡,即嬰幼兒神經肌肉系統發育不全,不能控制,老年人腹壁肌張力下降,蠕動減少,肛門括約肌松弛;其三,食物與液體攝入時缺少纖維和水分;其四,長期臥床導致肌張力降低,腸蠕動減慢。患者發生便秘,勢必會直接影響飲食、睡眠、傷口愈合。因此,必須在早期,提前進行干預,即進行直腸功能訓練,促進腸蠕動,并訓練肛周肌力,并適當進行心理指導,從而保證患者正常排便,避免發生便秘,促使患者得以康復。
參考文獻
[1]萬丹.直腸功能鍛煉[J].藥物與人,2014(9):386-386.
[2]周元華.直腸功能訓練在肛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3(17):495-495.
[3]李向芳,黎惠英.以直腸功能訓練為主的護理措施干預中風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旬刊,2011,02(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