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沈國
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激發創造欲望、培養動手能力、增進文化理解、促進學生的終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如何實施,我們的做法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擯棄理論說教,通過設置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下面展示一份通用技術選修《現代農業技術》中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的學生活動方案,也許大家能管中窺豹,了解我們意圖。
《現代農業技術: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學生課堂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了解農副產品深加工的含義,認識農副產品深加工意義。
2.用蝦或蟹殼提取甲殼素和多聚糖,體驗技術活動的意義和樂趣。
活動內容:
活動一:了解農副產品深加工的含義,認識農副產品深加工的意義。
1.閱讀故事,感悟農副產品深加工的意義
某村有甲乙兩個農戶,家庭情況基本相同,五個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小孫子,種有5畝地,由于特殊情況都沒有人出門打工,由于只有5畝地,平時勞動也不太辛苦,就是收入不高,家庭生活比較落后。后來甲戶農民改變了生產方式,爺爺奶奶負責種地,爸爸媽媽將自家生產的黃豆加工豆腐出售,豆腐渣又養了五頭豬;而乙戶農民仍然種那五畝地的黃豆,再將生產的黃豆出售。從此以后兩家的生活產生了明顯的差距。
問題與思考:通過這個案例請同學們思考甲戶農民的生產方式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聯系生活,體驗農副產品深加工豐富內涵
農副產品深加工是指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制作以體現其效益最大化的生產環節,與“農產品粗加工”概念相對應,如將稻谷加工為大米稱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礎上對半成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價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稱為深加工。往往技術含量越高,產品的附加值就越高。
3.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技術的興趣
下面是幾個國家級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思考交流項目的開發方向和技術關鍵是什么?
(1)中藥材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
(2)食品添加劑開發及其應用;
(3)奶類加工關鍵技術與新產品開發;
……
活動二:閱讀下列材料,了解甲殼素的存在及用途。
隨人類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對人體不可缺少的第六生命要素甲殼素。甲殼素是從蟹、蝦殼中提取的動物性高分子纖維素。甲殼素廣泛的存在于大自然當中的,如甲殼類動物的表皮,昆蟲類動物的外殼,以及菌類的細胞壁當中,現在我們主要是從海洋里的蝦皮,蟹殼中提取出來。……
活動三:觀看視頻,總結甲殼素的制備工藝。
1.根據視頻內容畫出實驗室制備甲殼素及殼聚糖的工藝流程圖,并相互討論完善。根據工藝流程圖和相關物質的性質思考下列問題:
1.甲殼素與纖維素在結構上有什么區別。
2.利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說出各個步驟的化學反應原理。
3.哪些過程中還要有過濾、洗滌的步驟,如何操作。
4.要得到水溶性更好的殼聚糖,你認為應該怎么辦。
活動四: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實驗室親自動手,制備一份殼聚糖,并相互展示,交流體會。
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注重了如下幾點:
一、活動載體體現生活化
本節課我們在活動設置時,選取了學生經常碰到的薯片、淀粉等作為例子,使學生很容易溶入課堂,很容易參與進學習內容。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源于生活,貼近生活中的技術,不拘泥于課本。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普遍感覺課堂貼近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二、活動內容遵循探究性
本節課用到的活動一中的子活動3——思考交流項目的開發方向和技術關鍵是什么?(1)中藥材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2)食品添加劑開發及其應用;(3)奶類加工關鍵技術與新產品開發;(4)食用菌深加工技術及其產業化;(5)特色蔬菜和水果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這類探究性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全盤告知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通過孩子們自主探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三、活動形式呈現多樣性
(選修)的課堂包括多種課型,同一種課型的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活動方案,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思維能力,培養發散性思維,同時又可以融合學生個體學習與整體學習,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培養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
四、活動過程體現層次性
通過設計不同能級的問題,綜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學習相結合。如在《現代農業技術: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學生課堂活動方案設置時,由淺入深:從農副產品深加工的意義進而提升到甲殼素的提取工藝,到殼聚糖的制備。讓所有學生都能進入課堂,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讓“教室”重新變成“學堂”:課堂的主體時空必須是學生的“活動”,“活動”是學生在課堂中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主動、直接參與的全面的學習方式,是學生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只有我們巧妙設計好學生的活動,才能真正意義上引領孩子們的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通用技術教育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