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宋連筠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鄭口中學)
求曲線軌跡方程的策略

求曲線的軌跡方程是高考的常考題型,往往在解答題的第一問中出現,有時也在選擇、填空題中出現.常考查軌跡方程的求法,以及利用曲線的軌跡方程研究曲線的幾何性質.解題的關鍵是如何找到動點坐標所滿足的等量關系.求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一般有如下四種,以下分別進行討論.





整理,得x2=8y.
即動點P的軌跡C為拋物線,其方程為x2=8y.
【評注】直接法是求軌跡方程的基本方法,所謂直接法求軌跡方程,即題目中的條件有明顯的等量關系,或者可以利用平面幾何知識得到等量關系,當所求動點要滿足的條件簡單明確時,直接按“建系,設點,列出條件,代入坐標,整理化簡,限制說明”五個基本步驟,列出含動點M(x,y)的關系式,進而求得軌跡方程.

【解析】設出動點坐標,利用向量數量積公式及模長公式,即可求動點P的軌跡C.
設動點P(x,y),又點M(4,0)、N(1,0),


所以(x2-8x+16)=4(x2-2x+1)+4y2,

所以軌跡C是焦點為(±1,0),長軸長2a=4的橢圓.
【例2】已知圓心為F1的圓的方程為(x+2)2+y2=32,F2(2,0),C是圓F1上的動點,F2C的垂直平分線交F1C于M,求動點M的軌跡方程.
【解析】因為F2C的垂直平分線交F1C于M,所以 |MF2|=|MC|.

【評注】圓錐曲線的定義揭示了動點的本質特征.利用定義法求軌跡問題時,往往應先考慮動點滿足的距離關系,判斷它是否滿足熟悉的幾種曲線的定義,如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進而求出該曲線的方程.定義法求軌跡的關鍵是緊扣解析幾何中有關曲線的定義,靈活應用定義,而圓錐曲線的方程隨坐標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掌握定義是根本.


【解析】設點P的坐標為(x0,y0),點M的坐標為(x,y),則點Q的坐標為(0,y0).



【評注】如果軌跡動點M(x,y)依賴于另一動點P(x0,y0)(也稱相關點),而P(x0,y0)又在某已知曲線上,則可先列出關于x、y、x0,y0的方程組,利用x、y表示出x0,y0,把x0,y0代入已知曲線方程便得動點P的軌跡方程.這就是代入法求軌跡的方程.當題目中有多個動點的時候,將其他動點的坐標用所求動點P的坐標(x,y)來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動點要滿足的條件或軌跡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動點P的軌跡方程.
【變式3】過拋物線y2=4x的焦點F作直線與拋物線交于P、Q兩點,當此直線繞焦點F旋轉時,弦PQ中點的軌跡方程為 .

得(y1-y2)(y1+y2)=4(x1-x2),
設PQ中點為M(x,y),當x1≠x2時,



即y2=2(x-1).
當x1=x2時,易得弦PQ的中點為F(1,0),也滿足所求方程.
故所求軌跡方程為y2=2(x-1).

【解析】 直線l過點M(0,1)設其斜率為k,則l的方程為y=kx+1.

將①代入②并化簡,得(4+k2)x2+2kx-3=0,



當k不存在時,A、B中點為坐標原點(0,0),也滿足方程③,所以點P的軌跡方程為4x2+y2-y=0.
【評注】如果軌跡動點M(x,y)的坐標之間的關系不易找到,也沒有相關點可用時,可先考慮將x、y用一個或幾個參數來表示,消去參數即可得軌跡方程.參數法中常選角、斜率等為參數,分別求出動點坐標x,y與參數的關系式,得出所求軌跡的參數方程,消去參數即可,此即為參數法.
【變式4】動圓C:(x-1)2+y2=1,過原點O作圓的任一弦,求弦的中點的軌跡方程.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鄭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