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敏敏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01
李碧華作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通俗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用她的驚世之筆寫就了一篇篇綺麗的愛情故事。她的情愛小說不僅僅是香港商業化的都市愛情文學的寫照,更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思想意蘊和審美情感。
一、古典浪漫與現代理性
在文學創作中,李碧華偏愛以歷史文化與古典文學中的奇情故事為原型,同時融入多元的香港文化。但她又是離經叛道的訴說者,在故事原型基礎上進行“面目全非”式的顛覆創造。讓她在迷離絢爛的馳騁想象中創作散發著浪漫的古典主義氣息,同時也寄予著她作為現代人的理性批判。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神魔鬼怪,世俗艷情小說都是她筆下的素材,通過浪漫詩意的想象呈現給我們不一樣的男女愛情故事?!肚嗌摺分袑χ袊鴤鹘y的白蛇傳民間傳說移形換影,小青成為故事的訴說者,活在現代向我們講述了幾百年前發生在她和姐姐身上那段人妖佛之間相愛相殺、刻骨銘心的愛情,這富有古典韻味的故事,經過她奇幻荒誕的想象重組,更加散發浪漫氣息。此外,還有她信手拈來的古典詩詞歌賦穿插其中,在《霸王別姬》中娓娓唱和的戲文曲調,節奏井然的鼓樂笙簫,“力拔山兮氣蓋世”“虞兮虞兮奈若何”,仿佛置身于千年前,與歷史一同感悟“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悲壯。另一方面,她的小說語言形式有詩歌化和散文化的傾向,大多數句子短小精悍,濃郁的地方口語融合多情的港味語調,讓小說外在也富有浪漫之姿。
除此古典浪漫的風情之外,小說還有深刻的現代理性的社會隱喻義。香港復雜的社會政治造就了日益多元化的文化語境,這給了李碧華的文學作品中更多滲透理性思考的機會。雖然她真正直面現代社會問題的作品極少,但是并不影響她對社會歷史的反思,人性人生的思考。這也是她看似風花雪月的浪漫風情之下理性的顯現。她小說中的歷史背景波瀾壯闊,通過她的鬼斧神工成就了段段蕩氣回腸的傳奇歷史。作者思考著歷史存在的形態,歷史是否真如典籍實錄那樣,還是本來就可以人人訴說?!肚刭浮酚们啬?、民國、文革三個相當動亂復雜的歷史纏繞起來,讓永世長生的秦軍將領與封存千年的兵馬俑來相互關照。這也可能就是李碧華眼中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正如當時香港即將要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百多年如何重新尋找建構真正擁有香港本土意識的香港歷史,是需要無數港人深切關照的。而她精心孕育的男男女女也是對當代人生存命運的反思。香港人在面臨九七回歸時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身份歸屬和個體存在問題,在中西置換中再次出現驚恐焦慮之狀。所以《霸王別姬》中程蝶衣與段小樓在真實人生與戲曲人生中虛實難分;《胭脂扣》中如花守望五十年,即使熟悉的石塘咀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她卻相信環境變,人肯定不變,執著地等待尋找十二少。所以,港人在面對九七巨變時,潛伏已久的個人主體意識猛然驚醒,想要堅守香港永遠是“我城”,開始回顧歷史來尋找香港意識形態中與中國文化精神能夠相生的契合狀態,而不至于被同化后真的“失城”。而李碧華的《胭脂扣》則是對此時香港人民狀態的最好展現,如花堅守與十二少的約定,憑著生前模糊的記憶苦尋舊時花樓,往昔愛人。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袁永定和凌楚娟這一對現代情侶不僅對愛情無所謂,而且對如花所說的歷史無意識。其實這兩者的對比與矛盾沖突正是香港人當時迷茫內心的呈現,他們原來物欲金錢至上的香港意識開始與中國文化發生碰撞,而后驚醒要努力找尋香港文化身份的建構。李碧華小說中對香港社會、人生的隱喻由此寄托。
二、女性敘事下的性別意識
作為女性敘事的代表者,李碧華首先塑造了無數奇女子形象。她們之中有妓女淫婦、蛇妖鬼怪,甚至還有像川島芳子這樣的賣國賊。她沒有從民族正義、倫理道德的制高點去約束批判她們,而是從她們每個人的悲劇愛情里探尋女性的存在意義及命運起伏,在女性的邊緣生存狀態下自覺反省女性本身的缺陷,從而開啟了嶄新的女性主義敘事。但是,其小說中不光有女性意識的強烈存在,更多情況下,向世人展示了兩性存在狀態下的矛盾與沖突。它包括兩方面:男性與女性兩性間的矛盾對立;女性或男性個體的性別意識沖突。《青蛇》中的敘事不再是白蛇感激報恩的故事,而是青白兩蛇妖化身女性找尋與之相配的男性進而滿足色欲的過程,兩蛇妖一開始只空有女人的外殼,而不知道何謂女人,到后來在與許仙、法海的糾纏中,逐漸意識到了什么是女人,并且明白了那叫女人傷心的同類——男人。
另一方面,男性與女性個體心理意識中的性別錯亂也是李碧華著力抒寫的。《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性別錯亂:自小在“女嬌娥”與“男兒郎”中的咿呀唱詞中搖擺不定,長大后在霸王與虞姬的闕闕戀歌中漸漸迷失錯亂,最后活成了“真虞姬”。李碧華對兩性的發掘進入了生命個體之中。人性究竟緣何如此模棱兩可,也許只有經歷世俗的情與愛,學會了找尋自己存在價值,學會了理性審視自己的欲望時才會明白清晰。另外,這也是李碧華對當時香港人普遍的人性審視后的詩意闡釋。我們需要凝聚自己的香港意識,堅守自己的香港文化身份,但是不要因為過分敏感緊張,執著固守自衛反被侵蝕喪失了擁有鮮活個性的自己。
小結:關于李碧華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色眾多,而筆者只是從熟悉的兩個角度探討,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對此進行批評指導
參考文獻:
[1]趙稀方.小說香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2]黃維梁.香港文學初探[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7.
[3]仲萃萍.浮世紅塵里的妖嬈舞者——李碧華小說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9.
[4]劉瑛.李碧華的小說香港[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