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后歷經北宋、南宋得到發展,其內涵與朱熹的理學概念是明顯不同的。到了明朝時期,在王陽明對心學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心學”兩字才被正式提出來,世人也習慣稱之為陽明心學,同時也提出了心學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自此以后心學便開始了其正式發展的歷程。而后,伴隨著陽明心學的不斷發展,其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社會思潮,并給人們的思想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本文主要就陽明心學在明朝世情小說發展歷程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首先,對陽明心學的產生過程、主要觀點等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其次,分別從四個不同的方面就陽明心學對明朝世情小說發展的影響展開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討,能夠對研究陽明心學以及明朝世情小說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明朝世情小說;陽明心學;影響
作者簡介:李瑋瑋,女,鄭州市惠濟區鄭州財經學院漢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02
陽明心學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解放,同時也間接地影響了人們文學創作的發展。明朝世情小說,人們平時也稱之為人情小說或是世情書等等,本質上它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一種,其敘事主題多為一些情愛、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日常事務,通過細致的描寫,繼而達到寫實或是諷刺的目的??傮w來說,明朝世情小說內容豐富,色彩斑斕,其在陽明心學發展的大背景下,逐漸變得流行起來。由此可見,陽明心學對于明朝世情小說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陽明心學概述
(一)產生過程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他是明代時期十分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其思想以及其創作對后來的社會思潮變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王陽明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小時候讀的是朱熹之學,但是他具有自己特立獨行的一面,在教書先生教學的過程中,他經常提出一些超出朱理學范圍的有悖于傳統的想法,也經常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行為,他從小就給自己立下志向,要做一個圣賢之士。所以,在他十八歲之后,他開始讀朱熹之書,并積極地去實踐朱熹之理,親自做到格物致知,然而,這并沒有能夠使他頓悟到“道”,相反,卻讓他感上了風寒。在這十年之后,王陽明沿著朱理學開始了對圣賢的再次探索,結果卻仍然是沒有參悟到朱熹的“理”。自此以后,王陽明對朱理學產生了很大的疑問,便開始了自己對“道”的摸索。到了中年,王陽明謫居于荒涼貧困的貴州,正是在這時候,他提出了“理在心中”的思想,并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致良知說,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突破了朱子“去人欲”的阻礙,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向。之后,他一邊實踐,一邊傳道,他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傾囊相授,就這樣,陽明心學傳播開來。
(二)主要觀點
1、心無外理
心無外理,其大概意思就是說身、心、意、知、物是渾然一體的,其中任何一個脫離了整體,都是不能獨立生存的。王陽明認為,人對外界事物所產生的認知實質上則是源自于人的一種本能,即人的一種內在反應,心的本體則為善,人將這種本能發揮到最大限度的時候就能夠真正做到心明如鏡,理性看待世間萬物,此時人的心便是天理。
2、致良知
王陽明曾經說過一句話,其大概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是有足夠的良知的,良知是不憑借任何外力而獨立存在的一種內在力量。良知是心之本體,是天理,是無善無惡的,它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境界。但是,良知雖然說是無善無惡,本質上其確是知善知惡的,這便是知的本體,所有的學問歸結到一點,就是除惡揚善,也就是要以良知作為所有人行動的標準。致則是對良知的一種自然明覺,其是不受欲望束縛的。
3、知行合一
知,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意識和觀念;行,指人的實際行動,知行合一也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與實際行動之間的關系。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一是指之中有幸,行中有知;二是指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二、陽明心學對明朝世情小說發展的影響
(一)對明朝世情小說作家寫作的影響
陽明心學的發展,造就了明朝世情小說的繁盛,同時陽明心學對作家的寫作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作家創作心態和作品思想內容兩個方面。首先,從作家創作心態方面來講,明朝時期,很多讀書人都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出身,然而求學之路卻異常艱辛,很多世情小說家都求學無門,生活窘迫。而陽明心學的出現及發展,恰恰給他們創造了抒發自己苦悶和抨擊現實不公的機會,為他們指出了一條思想明路,從而使他們的創作心態有了極大的改變。另外,陽明心學打破了當時人們對朱理學思想的過度盲從和迷信,突破了人們思想的禁錮,使得世情小說家敢于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來進行創作。
(二)對明朝世情小說題材選擇的影響
明朝早期,小說有《水滸傳》、《三國志演義》等等,該時期的小說題材主要是歷史人物和故事。后來,隨著陽明心學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一步解放,明朝小說的題材逐漸豐富起來,進而產生了以現實世界里的人和事作為題材的世情小說。不同于早期小說,明朝世情小說里面的主角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平民,描述的是也多是平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在內容上還有著大量關于色情的描述,它真實地反映了人們的思想,并一時風靡。比如,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世情小說《金瓶梅》,它通篇沒有涉及到對英雄人物的敘述,而是專注地描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就像西門慶、潘金蓮等一系列人物的塑造,他們只是社會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其絕妙之處就在于通過對簡單人物生活俗事等方面的描寫,十分逼真地反映了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三)對明朝世情小說人物形象的影響
陽明心學對明朝世情小說人物形象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因為其強調以心為本,突出人的個性和價值,它的發展給人們創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創作環境,使的明朝世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多樣,表達思想更為多元。比如:《金瓶梅》中通過刻畫一群良知深受蒙蔽的平民形象,向人們展示了人性喪失、道德淪喪后將會面臨的惡果,這實則是對明朝晚期社會現狀的強烈抨擊。《生綃剪》中對江有芷的描述,以及對她憐憫之心、對人和善等特點的刻畫,生動地塑造了有容乃大的人物形象?!毒篮阊浴分袑μK小妹的描述,充分展現了聰明女子的形象,從而喚起了人們對于男女平等的認知。《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通過刻畫聞俊卿這一能文能武、勇于自主決定自己婚姻大事的女性形象,表達了當代人民渴望自主自強的愿望。
(四)對明朝世情小說敘事話語的影響
何為敘事話語?敘事話語主要就是指各種各樣、不同規模的敘事活動。在陽明心學還沒有廣泛流行之前,很多小說中女性的話語量是很少的,即使有,也是為了烘托其他英雄人物。而陽明心學的發展,有效地改善了這種情況,使得小說中女性的話語機會大大增加。就拿《水滸傳》和《金瓶梅》來進行比較說明,在《水滸傳》中,雖然有刻畫女性形象的文字,但是整篇文章中所出現的女性人數是很少的,并且她們的話語常常被省略或是曲解,其重點仍在男性權利的表達上。而在《金瓶梅中》,卻有了很大的轉變,作者給予女性相當多的話語,并且幾乎每句話都賦予了其深刻的內涵,比如第七十五回中,潘金蓮與吳月娘的對話,則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觀點??傊谑狼樾≌f中,女性地位以及話語權的提高是與當時社會思想分不開的,而社會思想的變化,恰恰是由于陽明心學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陽明心學對明朝世情小說作家寫作、小說題材選擇、小說人物形象塑造、小說敘事話語轉化等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在解放人們思想的基礎上,為明朝世情小說的創作帶來了新的方向,同時也注入了無限的動力。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明朝世情小說之所以能取得較好的發展,陽明心學是功不可沒的。所以新時期,我們必須要正確對待陽明心學,并積極促進其作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冰. 世情與俗趣的詩意書寫——明清戲曲小說美學精神的近代轉型[J]. 社會科學戰線,2017,(02):173-180.
[2]吳震. 陽明心學與勸善運動[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53-59.
[3]姚才剛. 王陽明心學的理論缺失及其對中晚明儒學發展的影響[J]. 哲學研究,2010,(12):44-49+125.
[4]徐國利. 陽明心學的世俗化倫理觀與明清徽商倫理思想的轉換和建構[J]. 安徽史學,2009,(04):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