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顓森++鄭潔++程余嬌++雪楓
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校內部控制問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進行了詳盡分析,提出了應通過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構建風險防范機制、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信息溝通等措施來完善我國高校內部控制建設,從而幫助高校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升高校整體的運行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 內部控制 監督
一、高校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方面
1.制度的保障性較弱
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上,僅僅在制度上強調了民主,但在實際執行中仍然主要體現高校最高層管理者的意志,沒能體現保障性主體即普通師生的意志。
2.制度的執行不規范
高校制度的執行存在著許多不規范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財務管理、薪酬管理、重大項目的決策等方面。科研經費花費不規范、送禮收禮、公款吃喝、的現象依然存在。
3.招生制度不健全
伴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高校自主招生權利和規模都在日益擴大,但其內部控制的建設卻沒有緊跟著高校擴張的步伐,特別是自主招生制度的不健全,自主招生還存留著相當大的灰色地帶,這些“彈性”區間為企圖舞弊貪腐者打開了罪惡之門。
(二)組織方面
1.組織構成不合理
在高校中,某個職位既是制度的執行者又是制度的監督者、不相容崗位不分離、一人多職的現象普遍存在,一個職能部門手握幾個職權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再加上崗位責任不明確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切都從源頭上制約了內部控制有效作用的發揮。
2.組織內部的目標存在差異
在高校這個龐大的組織內部,由于完成的各項任務不同,不同群體與組織,個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間追求的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大家經常發生只關注和自己部門或個人的利益相關的部分,而忽略了組織整體目標的達成。
3.組織間的信息溝通不順暢
高校的各個組織間普遍存在信息不完整、不準確、不及時的現象,高校信息系統無法實現信息在各管理層之間、各層級之間的及時共享,信息滯后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溝通雙方由于各自的信息差異和自身的特點,常導致對信息的誤解或誤讀,使信息溝通出現問題,阻礙了高校內部控制作用的發揮。
4.組織構成的行政化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遵循行政規則,而非學術規則,高校組織構成是有嚴格的行政級別的。這樣的行政化組織原則弱化和違背了高校的學術精神,不利于高校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也不利于科研人才的培養。與此同時,行政化也為高校集權下的腐敗提供了條件。
二、完善高校內部控制的建議與對策
高校內部控制首先應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再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并把風險管理、預算管理的理念貫穿于整個經濟活動中,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增強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威懾性,并在建立內控系統時利用信息技術,將內部控制和信息系統二者有機結合,建立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最大限度降低人為操縱因素的影響。具體建議與對策如下:
(一)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的基礎是控制環境,一個組織內部控制的基調影響著整個高校管理層和廣大師生員工的控制意識。因此,應加強高校文化建設,在轉變管理者觀念的同時也要提升高校教職工職業素養,這對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營造良好的高校環境有著積極意義。
校園文化看似無形,其對高校內部控制水平高低的影響卻是有形的。內部控制是一個涉及全員的控制。因此,內部控制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高校內部控制,應該是由黨委、行政、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實施的。在此過程中,全體師生員工應樹立自我管理的觀念,強化自我管理意識,認真遵守內部控制各項規定,了解自己的職責權限,掌握必須的知識技能,以實現自上而下的全員控制。
(二)建立健全高校風險防范機制
1.積極多渠道籌資,降低財務風險
第一,為分散高校財務風險,高校應采用多種辦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第二,應轉變籌資觀念,丟棄傳統的籌資方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對籌資體制進行創新。通過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如社會融資、企業投資、企業或個人捐贈等多種方式,以此分散高校的財務風險。總的來說,就是高校應轉變觀念,減少對財政撥款的依賴,轉變傳統的籌資方式,努力尋求新的籌資渠道,以減小財務風險。
2.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可以在財務風險初期發出預警信號,高校可將自動控制和人工控制、預防控制和過程控制相結合,將財務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財務預警體系是以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為基礎,以相關的各種財務指標為依據,可以合理地評價和分析高校資金使用、財務預算是否合理,以便可以及時揭示財務隱患,并作出財務預警報告。
3.控制舉債規模,降低高校債務風險
高校應當形成一套嚴格完整的資金使用機制,必須合理控制貸款規模,防范貸款風險,同時強化貸款監督和貸款審計,確保資金合理有效使用。另外,還要嚴格監控貸款資金的使用,并建立貸款的還款計劃,制定嚴格的貸款備案制度,以此降低債務風險。
(三)構建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1.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高校應當依據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設置嚴格的會計系統控制制度,合理設置會計工作崗位并且明確各崗位職責,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會計制度,規范財務處理程序,完善會計檔案管理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2.嚴格預算管理
首先,高校應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制。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證預算的合理準確;其次,應鼓勵多部門共同參與,齊心協力共同預算編制,為實現預算管理出謀獻策;同時,還應不斷更新預算管理經驗,使預算管理逐步細化,實現預算的制度化管理,提高高校的預算管理水平。
(四)加強信息溝通,提高內部控制效率
高校應當建立一個高效、統一、開放的信息溝通系統,實現信息在各層次各部門之間的傳遞,強調信息的規范化,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高校首先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體系,使高校的管理行為透明化,將重大事件的管理方法告知教職工,讓高校管理層得到教職工的廣泛監督,從而防止高校舞弊事項的發生。其次,高校應當建設優良的信息溝通平臺,使高校上下級部門之間聯系更加密切,增強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確保上下級之間信息的有效傳遞,部門與部門之間信息能得到有效的共享。最后,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使傳統的財務管理走向網絡財務管理,擴大信息共享范圍和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參考文獻
[1]楊雅蘭.高校內部控制新探討[J].財務與金融,2011,(5):61-64.
[2]馬東亮.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4):
作者簡介
李顓森(1992—),男(漢族),安徽省淮北人,云南民族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