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海

[摘要] 目的 探討研究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DPP-4抑制劑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隨機選取于該院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88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給予患者雙胍類(二甲雙胍)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0.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72%;觀察組的不良發應發生率為11.35%,較對照組的29.53%低;觀察組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的對應值(P<0.05)。 結論 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雙胍類藥物聯合DPP-4抑制劑進行治療,治療效果顯著,不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還有效減少了其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新診斷2糖尿病;DPP-4抑制劑;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5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112-02
糖尿病作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內分泌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發病率也在日益升高。近年來,各大醫院在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時均采取藥物治療,而其需長期服用降糖藥物來對其體內血糖進行穩定[1]。但是常常在臨床治療中,因其類型藥物種類繁多,例如雙胍類、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以及DPP-4抑制劑等藥物,并且療效均有所不同,所以在醫療人員在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時,藥物選擇方面常有爭議。該次研究中主要選擇DPP-4抑制劑作為探討對象,觀察其對治療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該院治療2型糖尿病的88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為(53.65±3.22)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為(7.22±1.75)年。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為(55.61±4.85)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為(7.36±1.2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給予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和日常運動量,并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雙胍類藥物進行治療,取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號H20023370)以0.5 g/次,3次/d的服藥頻率,給予患者以溫開水送服。觀察組在次基礎上加以服用DPP-4抑制劑進行治療,取西格列汀(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H20090834)以100 mg/次,1次/d的服藥頻率,給予患者以溫開水送服。兩組患者持續治療3個月,治療期間應當遵循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
1.3 觀察指標
根據FPG<6.1mmol/L、HbA1c<6.5%為療效評定標準,統計治療前后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水平。根據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療效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較大改善或完全消失,其HbA1c下降幅度>1%,FPG下降幅度>3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HbAlc下降幅度在0.3%~1.0%之間,FPG下降幅度在10%~30%之間;無效:以上情況均未出現,患者病情還有惡化的現象出現,其HbA1c下降幅度<0.3%,FPG下降幅度<10%[2]。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有不良發應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發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來進行計算,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比較如表1所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72%(χ2=4.88,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如表2所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FPG、2 hPG、HbA1c血糖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組間比較,觀察組的FPG、2 hPG、HbA1c血糖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的對應值(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如表3所示,觀察組的不良發應總發生率為11.35%,較對照組的29.53%低(χ2=4.46,P<0.05)。
3 討論
雙胍類藥物作為口服降糖藥物中的一線藥物,療效甚佳,不僅能夠對患者的血脂進行有效調節,還能夠改善其血小板的凝聚,并對患者的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且能有效防止患者在治療中出現低血糖的癥狀[4]。但是治療期間體型偏瘦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DPP-4抑制劑作為一種新型的口服降糖藥物,其能夠對患者機體內的GLP-1有效抑制住其分解,從而促使血液中GLP-1濃度的有效增加,并通過有效控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提升外周組織和胰島素間的敏感度,對患者血糖起到有效降低的作用,而且還能使得肥胖型或體重超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胃容物消化殆盡時能通過有效抑制其食欲來控制體重。據臨床實驗證明,患者在長期服用DPP-4抑制劑后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更高[5]。將以上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劑能夠有效彌補了雙胍類藥物的治療缺陷,有利于發揮二者之間的協同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安全性更高。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后的各項血糖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的對應值(P<0.05)。
綜上所述,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雙胍類藥物聯合DPP-4抑制劑進行治療,治療效果顯著,不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率,還有利于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運濤,宋麗梅.給予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劑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吉林醫學,2017,38(1):87-88.
[2] 劉瓊,何翠英,衛家芬.DPP-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7):856-859.
[3] 張淑萍.DPP-4抑制劑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6):6-7.
[4] 孔小岑,馬建華,劉炳麗,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日內平均血糖波動幅度影響因素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6(7):835-839.
[5] 黃玉,沈良儒,沈海龍,等.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7,23(1):73-74.
(收稿日期: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