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敏

[摘要] 目的 觀察及探究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護理舉措。 方法 選取60例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將患者進行隨機分成各具備30例的研究組以及參照組,將常規的護理模式應用于參照組患者,而對于研究組患者在實施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全面護理的模式,分別觀察護理的效果,并且采取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進行統計總體護理滿意度情況。 結果 通過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結果顯示研究組明顯的低于參照組(P<0.05);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總體護理滿意度,結果顯示研究組明顯的優勢于參照組(P<0.05)。結論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較易出現低血糖反應情況,在進行護理期間要積極的采取有效護理方案重視全面的關注病情變化,進而有效的減少或者避免產生低血糖問題。
[關鍵詞] 糖尿病;血液透析;低血糖;觀察和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150-02
當前,糖尿病腎病患者已經呈現出了不斷增多的趨勢,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重要治療方案之一就是血液透析,但是進行此種方式治療期間,患者會由于胰島素分泌不充足以及食物的攝入量減少等情況影響,將低血糖反應問題增加[1]。而且實施血液透析期間,患者體內葡萄糖會經透析膜在透析液內流進,引發流失掉體內的葡萄糖含量,最終引發低血糖。一旦出現低血糖問題,輕者會產生冒汗、乏力、嘔吐等情況,重者則出現抽搐以及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展開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進行科學有效的全方面護理,可以顯著的減少或者避免產生低血糖反應情況。鑒于此,該研究對于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觀察和護理舉措展開深入的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象為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方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時間為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間。在所有病例中,包含有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為5例和55例。患者的年齡為35~80歲之間。部分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治療,同時進行血透治療,每周展開2~3次的透析,時間在4 h,血透實施標準碳酸氫鹽無糖透析液展開[2]。兩組患者均享有一定的治療知情權,于此情況下展開隨機分組,分成各具備30例患者的研究組以及參照組。其中,研究組包含有18例男性以及12例女性,年齡在50~76歲之間,平均為(63.7±1.5)歲;參照組包含有14例男性以及16例女性,年齡在54~80歲之間,平均為(62.6±1.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結果顯示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于參照組患者僅實施常規形式的護理方案,即進行健康教育、病情監測等。在此基礎上,對于研究組的患者展開綜合護理方案,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通常具有較多的負性情緒,例如焦慮、抑郁、緊張和不安等,如果不及時的將不良情緒進行消除,則會對于治療產生一定的阻礙,不能讓治療效果充分的發揮出。所以,護理人員應該積極的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詳盡的介紹有關于糖尿病腎病的知識,以及血液透析的正確形式,讓患者具有正確的認知,積極的配合治療工作,并且將消極的心理情緒排除,建立起治療的信心;②實施藥物治療的護理工作。對于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需要依照不同的血糖水平,對于胰島素的時間以及注射量進行確定。護理人員需要正確的指導患者展開合理的用藥,讓被注射的部位避開運動的位置,謹防胰島素的吸收速度較快,使得降低血糖的水平[3]。如果血糖水平在正常的狀態中,需要及時的上報予醫生,嚴格的遵循醫囑進行合理的調整胰島素的劑量;③透析期間的護理。患者展開透析治療期間,要對其展開密切的觀察,包括生命體征變化、皮膚的變化以及面部的情況等。對于內瘺血流量實施嚴密的觀察,以及觀察脈搏的速度,是否存在出汗以及無力等低血糖的征兆。部分患者存在心慌和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如果在產生低血糖的情況下,需要及時的將超濾進行停止,予以吸氧,將血流量進行減緩,并且進行生理鹽水或者葡萄糖的快速注入,進而獲得到顯著的緩解患者的癥狀[4]。在進行透析期間,產生頑固性低血糖的情況下,立即實施營養透析,采取含糖透析液的方式,將低血糖的出現進行有效的防控。而且在此期間,對于病例的血壓以及動靜脈內瘺血流量改善的情況展開更改,避免出現內瘺閉塞的現象[5];④飲食護理。在進行血液透析期間,患者通常具有胃腸道病癥,包括貧血以及嘔吐等情況,在長期的限制飲食情況下也會引發低血糖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讓患者營養均衡。并且叮囑患者隨身攜帶少量的糖果以及餅干等,有效的防控低血糖反應產生[6]。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中產生低血糖情況統計
在研究組(30例)內,于血液透析期間產生低血糖的情況為10次,發生低血糖幾率為1.6%,并且患者的血糖水平均為2.0 mmol/L以內。具有2例患者由于低血糖問題產生昏迷情況,立即實施了葡萄糖溶液靜脈補充,結合其他護理舉措,使得患者恢復至正常狀態中;在參照組(30例)內,于血液透析期間產生低血糖的情況為25次,發生低血糖幾率為7.3%,存在6例由于低血糖而引發輕度昏迷狀況,之后采取的處理舉措相同于研究組。經比較,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具有優勢(P<0.05)。
2.2 兩組患者的總體護理滿意度比較
如下表1所統計,經比較兩組患者的總體護理滿意度,結果顯示研究組顯著的高于參照組(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較多的遠期并發癥情況,而糖尿病腎病為主要微血管并發癥的一種。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會因腎臟功能產生損傷,降低胰島素滅活,導致顯著的增加胰島素半衰期并在機體內部蓄積,最終讓機體對胰島素的需用量降低[7]。而且在腎功能不全的情況下,機體會對于胰島素受體降低敏感性,要相應的增加胰島素量,并且不容易良好的估算出胰島素的用量,所以會導致較難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而引發低血糖反應狀況。當前,透析治療舉措中多應用到碳酸氫鹽無糖透析液,研究表明采取無糖透析液展開血液透析期間,由于濃度梯度的影響,會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經透析膜到達透析液內,一次的治療損失掉大概25~30 g左右的葡萄糖,所以很容易導致產生低血糖問題[8]。鑒于此,對于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應該在護理期間進行詳盡的觀察,有效的防控產生低血糖情況。在該研究內,通過對于研究組患者實施科學的護理方案后,顯著的減少了低血糖發生率。在護理期間,對于患者進行必要的飲食指導,良好的調整透析前胰島素的用量,并且嚴密的監測透析期間的血糖水平、觀察患者的體征,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以及健康教育等內容,便能夠做到將低血糖情況進行顯著的減少,確保血液透析治療的安全性,提升治療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較易出現低血糖反應情況,在進行護理期間要積極的采取有效護理方案重視全面的關注病情變化,進而有效的減少或者避免產生低血糖問題。通過進行科學性的護理,一方面可以降低低血糖發生率,另一方面也能夠在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期間得到普遍的滿意度。因此,值得將此護理舉措進行推廣實踐。
[參考文獻]
[1] 梁超鳳.糖尿病腎病維持胰島素治療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原因分析和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5,11(29):94-96.
[2] 周愛俠.護理干預預防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0(9):145-146.
[3] 段麗春,李曉光.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成因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12(7):98-99.
[4] 李玉霞.糖尿病腎病維持胰島素治療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危險因素分析和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4,23(10):1349-1350,1353.
[5] 楊碧玉.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防作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1(12):8-10.
[6] 鐘倩嫻,陳銳,謝綺妮.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的觀察和護理探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24(03):150-152.
[7] 石存平,蘇風珍,湯建明,等.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的觀察和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 16(4):49-50.
[8] 麥俏麗,黃雪芳,陳笑佟,等.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觀察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26(18):3048.
(收稿日期: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