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泉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要求不斷提高, 中職校的教學改革也不斷向縱深發展。中職物理作為一門承繼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的課程,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以及管理等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圍繞以構筑以“知識能力同舉,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能力培養體系,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中職物理;能力培養;學情分析;實用性;探究能力
1 當前中職學生學情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以初中畢業生為主,但由于初中學校升學任務的要求,學習成績稍微好一點的學生,會受到初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特殊照顧,而成績差的學生,一般情況下,老師對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有過多的要求,只是看著他們不惹是生非,如果違規違紀,就對他們進行嚴厲的處罰,導致他們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只是混日子,到畢業了事。因為學生和老師都認為,學習不好的學生畢業時都可以到任何一所職業學校上學。因為社會上的普高熱,初中生成績稍好一點的學生都要上一所普高,哪怕拿出一筆不少的擇校費,家長也在所不惜。所以,中職學生素質差,人格不健全,無紀律觀念。但是,中職學生素質差不是他們不聰明,只是心思沒有用到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因為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興趣,有不少學生喜歡動手做事,有的喜歡修車,有的喜歡擺弄無線電,有的喜歡做一些小玩具,有的喜歡炒菜做飯等等。而我們中職學校正是培養他們職業技能的,如果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 職業學校教師教學設計應考慮知識的實用性
應試教育的重負下,教師課堂設計是從知識的理解記憶、技能的規范操演來立意的,課堂教學的目的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學生傳授應試必備的知識和基本技能上,灌輸成了必然的教學模式。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即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教師必須本著教學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樣的高度責任感,精心構思教學內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運用實驗法、模型法和實驗工具來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運用力學知識去解決汽車專業的零件設計,解決機加工專業的刀具選擇、零件加工工藝的制定,用電學知識去解決機床電氣線路的故障、解決家用電器的故障等。
3 在中職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應用與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的培養與鍛煉。掌握基礎知識的目的,在于鍛煉基本技能,有了基本技能,就可以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如理解掌握了電學部分的分流定理與分壓定理,能運用定理擴大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采用串大并小改裝電表,串大(電阻)改裝電壓表,并?。娮瑁└难b電流表,做到用小量程表測大電流和大電壓,解決實際工作中沒有大量程表仍能測大電流和大電壓的實際困難。這樣運用基本知識的技能得到有效鍛煉。
2、看圖連線能力的培養。識圖能力具備后,更重要的是連實物圖,實作時,原理圖和實物圖如何能有機結合,是實作成功的關鍵。如滑動變阻器接線端連接方法,分壓式電路如何連,限流式電路如何接,電流表和電壓表在電路中如何安裝,需勤奮苦練方可收到良效。
3、適應能力的培養。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校由于條件所限,有的實驗室設備不全,有的連實驗室都沒有,我校因條件有限,將原有的物理實驗室改成電工實訓室,物理實驗課根本不能上。這樣給物理授課帶來極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教學中采取用幻燈片模擬實物連線的方法,讓同學們進行練習,剛開始同學們都很不適應,通過板書原理圖與幻燈片實物圖結合訓練。一段時間后,同學們適應了這樣的方法,連線能力提高了,在后續的專業課中得到了驗證。此舉鍛煉了同學們各種環境下學習和生活的適應能力,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4 在中職物理課堂開展探究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當前,很多中職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表格設計都是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只是按規定的步驟和方法做實驗,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不利于學生的能力的培養。比如,在講授利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利用伏特表和電流表測出的電壓和電流可算出待測電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個電流表或電壓表來測量電阻呢?如果能成功測量出來,還應該需要什么器材?怎樣測量?然后設計的方案并畫出電路圖。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5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物理實驗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腦海里有一個構圖,按照構圖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來,同時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也需要對得出的數據、看到的情況進行記錄。然后探討、分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就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例如在學習《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知識內容時,當教師為學生演示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實驗時,學生就要對教師所做的實驗進行觀察、思考。記憶,這樣學生在自己動手時才不會慌亂。同時在學生自己進行電路操作的實驗過程中,學生也要對自己所進行的每一個步驟進行思索“是不是這樣?”、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思索,學生才能全面詳細的了解物理知識,打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讓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觀察、思考的好習慣,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6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是教師演示一遍,然后再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成了課堂的主角,他們不可能再一直依賴教師的講解,而教師也沒有辦法在課堂上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因此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小節的內容時,為了有效的讓學生了解摩擦力的知識,教師可能會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示,“把一個小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塊不會運動。但是在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下塞下一個小紙團,讓紙團能夠隨指針移動,再繼續用力,當拉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木塊開始移動,此時的拉力就會突然變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按照教師講述的方法進行摩擦力的實驗驗證外,也會尋找一些其他的實驗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全面,也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物理的學習變得更有趣、更高效,
7 小結
總之,中職學校的物理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完美無缺,只要我們提高認識,大膽探索,相信一定會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中職學校物理課程教學改革之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敏等.企業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2]張玉中職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 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