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容
摘 要: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是生產與旅游活動的有機結合,能夠促進當地旅游和農業發展。本文對鄉村旅游資源的概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原則進行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幾條開發的建議,希望能夠對促進我國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
關鍵詞:旅游 鄉村旅游資源 開發
今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旅游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游作為旅游一種方式,在城市化壓力和城市居民的需求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鄉村旅游是農業生產與旅游活動的有機結合。在我國,鄉村旅游活動已經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我國旅游活動重要形式之一。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鄉村旅游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鄉村旅游處于初步,因此加強對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的探討,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鄉村旅游資源概況
(一)鄉村旅游資源概念
鄉村旅游資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前來進行旅游活動,為旅游業所利用,并能產生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的鄉村景觀客體。它是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文因素為主導的人類文化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的文化景觀,是由自然環境、物質和非物質要素共同組成的和諧的鄉村地域復合體。
(二)鄉村旅游資源內容
鄉村旅游通過回歸大自然,與當地人民交流,參與到當地勞作,體驗當民風民俗,領略田園風光,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有別于傳統走馬觀花形式。鄉村旅游的內容主要包括農業旅游、民俗旅游、森林旅游、牧場旅游、漁村旅游和水鄉旅游等。在我國,有55少數民族,各具自身特色,并保存完善。這為鄉村旅游提供良好的基礎。鄉村旅游迎合了新世紀的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發展,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外國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經驗,特別西班牙、匈牙利和法國等發達國家。我認為我國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應該結合實際,保護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同時大力開發鄉村旅游。
(三)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能夠滿足旅游者愿望,為旅游業所利用,由此產生的各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促成當地旅游業務的開展。鄉村旅游資源作為旅游資源的重要部分,用其獨特的鄉土魅力吸引著旅游者。它既包含了自然資源,又包含人文資源,因此兼顧兩者的特點。以下是具體特征:
1、資源分布的廣博性
我國作業為一個農業大國,有廣闊的農業基地。在自然條件的基礎上,人們通過世代不斷的努力,創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鄉村景觀,它們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可以作為鄉村旅游資源,故鄉村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具有極其廣博性的特點。
2、人與自然的和諧性
作為旅游資源的鄉村景觀是人類長期以來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的文化景觀。這種景觀的形成過程無一不是人與地理環境的不斷磨合的過程。當人們掌握自然規律,遵循生態學的原理,人地關系協調時,大自然就給人們以恩惠,促進了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反之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人們經過與自然環境的反復較量,逐漸認識并掌握了自然規律。因此,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改造和適應形成的鄉村景觀是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和諧的文化景觀。
3、資源類型的多樣性
鄉村旅游資源的組成既有自然環境,又有物質成分、非物質成分,其內容豐富、類型多樣。既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區等不同的農業景觀,集鎮、村落等不同特點的聚落景觀,還有各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所以鄉村旅游資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4、資源特色的地域性
鄉村旅游資源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環境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景觀類型。即使同一種景觀類型,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不同氣候帶形成了相應的農業帶。而由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經濟、歷史等要素組成的社會環境的差異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鄉村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飾、信仰、禮儀、節日慶典等。由于地球上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地域差異性,形成了鄉村旅游資源具有明顯地域性的特點。
5、資源變化的季節性
鄉村旅游資源的季節性既表現在人們一年內有規律的生產、生活,也表現在隨四季的變化而形成的自然環境、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季節變化和明顯的周期性的特點,所以鄉村旅游資源具有季節性的變化規律。
6、資源內涵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是鄉村旅游資源的重要內容,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砝碼。信息交流頻繁的城市,原來的民族文化較多地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原有的民族文化發生變異。而廣大鄉村,由于地理區位、交通和信息條件的限制,民族文化的傳承性較強,使傳統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能較完整地保留下來,故鄉村旅游資源有明顯的民族性特點。
7、文化性
鄉村的民間建筑、工藝美術、音樂舞蹈、婚俗禁忌等都被賦予濃厚的文化底蘊。鄉土社會的“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特點,加上民間文化的歷史悠久及內涵豐富,使其具有神秘性與淳樸性,對于游客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誘惑。
8、參與性
鄉村旅游不僅僅是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它是包含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游活動。旅游者可通過直接品嘗農產品或直接參與農業生產與生活實踐活動,從中體驗農民的生產勞動和鄉村的風俗,并獲得相應的農業生產知識和農耕樂趣。
(四)鄉村旅游資源分類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是旅游業的基礎。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是旅游活動的客體,是旅客選擇旅游目的的重要因素,在旅游活動中占重要的位置,為旅游活動提供中必不可少的舞姿資源和精神資源。鄉村旅游資源作為旅游資源中的個體,大體上可以把其分成鄉村自然旅游資源和文旅游資源。
二、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的原則
1、保持鄉土特色
鄉土特色是鄉村旅游產品的生命力所在,是吸引客源重要砝碼。因此我們在開發過程中盡量保持鄉村原有的風貌,利用當地特色,努力反映鄉村當地文化,,突出民族化和地方傳統格調,已達到保存和增強鄉村旅游資源“農”味、“土”味和“野”味。
2、市場為導向和消費者引向原則
鄉村旅游目標客源是城鎮居民。差異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城鎮旅游客感興趣的主要方面。如何找準目標客源城市及目標細分客源的特征和需求,如何在滿足目標客源的現實需求,并對潛在需求來打造旅游吸引物是鄉村旅游開發的關鍵。
3、保護性開發原則
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是在原有的資源基礎上加工改造,最終目的是使自然美和人工美相協調,來吸引旅游者。要保持鄉村原本的特色,一定要“旅游資源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來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為性的開發。因此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一定要遵循保護性開發原則,實現可續發展。
4、效益原則
即是鄉村旅游開發要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效益相結合。一是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因此在鄉村旅游開發前和開發中要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不能盲目地開發、建設。二是要兼顧社會效益,不只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要考慮游客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三是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必須保護資源和環境、控制污染,目的在于更好利用。
5、合理規劃原則
即是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現實中的鄉村問題及現象,對于所有涉及鄉村旅游的問題都要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切實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原則,正確貫徹鄉村發展政策方針,尊重當地感情,在保護他們應有的合權益的同時,還要防止一破壞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之名參與進來;用科學的方式方法進行綜合論證、分析,不能盲目更不能想當然的去操作。
三、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幾條建議
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在特定的鄉村環境中進行的,開發中會結合我國目前鄉村旅游資源的現狀以及開發原則,給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游資源開發的預期目標。為充分挖掘鄉村本土特色,促進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保護,并有效開發鄉村旅游資源。以“開發為目的,保護為前提。”為綱做好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使鄉村經濟與自然風光、文化和生存壞境成為一個整體,以協調和彼此平衡的關系。
一方面正確評價鄉村旅游資源資源規模、品位和市場競爭力,堅持以規劃為引,推進保護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另一方面,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動了鄉村環境保護的發展。與工業產業相比,旅游業對資源的消耗較小,在很多情況下,旅游開發提高了地方政府與群眾對鄉村旅游資源價值的認識和保護意識,改善了環境條件,減少了對資源的毀損。旅游者通過旅游走進鄉村,體驗、感悟、參與來實現旅游者與鄉村自然、人文的和諧統一,同時也提高對保護鄉村資源的認識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二)忠于鄉土、樹立品牌
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忠于鄉土,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游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鄉村旅游資源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鄉村資源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要在鄉村民風民俗、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此外,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注重長遠的規劃。
(三)加強環保、綠色發展
旅游開發與旅游環境保護的矛盾對立。開發的本身就意味著對旅游資源的破壞。因此,我們必須把開發性的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護資源;二是旅游者本身對環境的污染。如某些素質低下的游客有意無意的破壞行為造成的環境惡化。此外,游客停留使鄉村的能源消耗失去常態以及游客和交通工具帶來的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和環境污染等等,都使鄉村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以下是對鄉村環境保護的建議。
最大限度地減少開發過程中對鄉村資源造成的破壞。
保持并增加鄉村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保持并盡可能地增加資源的文化含量也將成為資源開發和保護的新的價值取向,是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方面。3、培養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專業人才的同時,加大對人民的環保意識宣傳和教育,在源頭上杜絕生態環境破壞。
加強景區管理。一是加強景區景觀資源保護;二是加大景區環境綜合整治;三是強化景區安全風險防范;四是提升景區服務標準規范。從而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景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促進旅游景區建設精致化、經營規范化、服務標準化、管理人性化。
提倡景區綠色出行,建議在鄉村旅游景區內提倡徒步、自行車游覽等,減少機動車輛進入景區,盡快降低車輛對鄉村環境污染。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豐富鄉村旅游資源,為鄉村旅游提供優越的開發條件。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鄉村發展旅游的潛力巨大。因此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是必要的。對于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秉著可續發展的原則,保護鄉村生態,維護鄉土特色,提高當地經濟,最終打造出中國特色的鄉村旅游之路。
參考文獻
[1]郭煥成,韓非.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0,(12):1597-1605.
[2]王文萍. 鄉村旅游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2007.
[3]曾天雄,馬昌群.論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J]. 邵陽學院學報,2006,(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