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壽軍
(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的構建
黃壽軍
(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構建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將有助于一線教師明確教學內容、把握教學方向,也便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深化校園足球教學改革?;谡n程標準并遵循校園足球運動技能的內在學習規律,從橫向上將指標分成水平一至水平六六個等級,從縱向上以遵循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安全意識三個維度構建校園足球能力分級指標體系。
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
自2009年始校園足球在全國各地開展以來至今已有8個多年頭了,然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長期以來被詬病為“在小學學前滾翻,中學學前滾翻,大學還學前滾翻”這樣“蜻蜓點水式”的體育教學問題,在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中也不可幸免。其突出表現為各學段足球教材簡單重復,各學段教學內容不能夠有機銜接,尤其是非九年制一貫學校以及初中與高中之間脫節最為明顯。其后果直接表現為基礎好的學生往往“吃不飽”,基礎差的長期“沒長進”,資源浪費不說,對學生足球興趣的培養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基于上述現象,本文擬從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的制定入手,一方面作為校園足球教學內容的參考,一方面據以評價學生足球運動學習成效,甚至可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參考納入升學考試的依據,以期為糾偏校園足球教材內容、教學評價等缺乏系統性的癥狀提供參考。
校園足球能力分級指標主要是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對學生的要求,結合校園足球的特點與內容體系而建立的一種特定的行為尺度和能力體系。它的研制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助力。
1.1 明確教學內容以便有章可循、循序漸進地推廣和普及校園足球
按照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制度,除少部分九年制一貫學校以外,大部分中小學是相互獨立的,雖然升學通道是打通的,但在教學內容體系一貫性上一般也缺乏溝通。這些對知識體系邏輯性很強的科目來說,并沒有太多影響,如數學一二年級學加減,三四年級學乘除,七八年級學方程,環環相扣。但相對大多數體育項目來說,一方面因其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并不是很明晰(針對具體的運動項目而言,如足球先學腳背正面踢球,再踢腳內側、腳背外側等,可以根據需要作次序的調整),另一方面又因各個學校場地設施人員等條件的不同,再加上學校間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跨學段缺少總體的規劃,長期以往勢必造成在體育教學中普遍出現低水平重復現象。盡管體育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對超學段的內容已作過統一規劃部署,但這種“蜻蜓點水式”的體育教學問題,在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今天也不可避免地困擾著廣大一線教師并制約著校園足球的發展。如何打破這一“各自為政”造成的藩籬,形成上下一盤棋,訂定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它可以使教師明確不同校園足球運動能力等級的學生所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消除校園足球教學內容的低水平重復甚或盲目與無序,改變因不同學?;驅W段造成的非系統性的片段式教學現狀,使日后的教學更加具有方向感,也方便教師一以貫之、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1]。
1.2 以分級指標為依據便于檢核學生的學習成效,明確學習方向
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訂定的另一個目的在于了解教學成效,制訂學習成效檢核依據。運動能力分級指標可以提供比較明確的依據,它猶如國家運動員等級標準一樣,根據不同級別比賽的成績,申請相應的運動等級。對照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出學生所在級數的高低,或起點行為及進步程度,也可了解每一位學生在不同學校或學段校園足球運動技能學習的概況,如在一所初級中學的初一新生中,長江路小學有二十位學生的足球運動能力達到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的第四級,人民路小學所有同學尚在第一級,由此我們就可知道長江路小學的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相對專精,或可參與校隊或更高層級足球隊伍,進一步求得專業技能的提升與發展;而人民路小學的學生則因沒有學習經驗,尚在第一級的起步階段。對教師來說,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等級結果合理分組、分班,并且制定下一步的教學方法和選擇適合的教材。
需要注意的是依校園足球運動能力程度分級,與年齡或水平段并無絕對關系,因存在不同的學生、生活環境,不同的學習經驗、個體能力的差異,產生的學習結果是不同的。例如在某一個先行先試的足球定點學校可能很多小學生已達到四級的水平,但沒有學習經驗的某農村中學的高中生,還處在第一級也是正常的。
透過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幫助學生獲得他們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并在一定時間內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對學習結果進行反饋,使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長短,明晰未來具體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1.3 明確課程標準的內涵深化足球教學改革
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并不是弱化或取代其它項目,而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2]。校園足球教學活動作為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遵循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指導,因此我們以足球為關鍵詞圍繞《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修訂稿)》(以下簡稱新課標)中不同水平段對足球運動技能的要求進行整理,結果見表1。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中目標領域部分針對足球的詞頻共有11次 (另在實施建議部分有3處),而且相關的目標陳述寬泛,若只是從文字表面來理解,很容易造成偏差或誤解。如水平[2]“初步掌握球類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3]、水平[4]“基本掌握并運用球類運動的技術和簡單戰術”[3],暫且不論“初步掌握”與“基本掌握”的區別與聯系到底如何拿捏,就不同地域、不同學段層次下所應該表現出來的 “基本技術”“簡單戰術”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就弄得我們暈頭轉向。當然新課標也為我們提供了部分樣例與評判標準,但是對于那些對新課程標缺乏深入思考的人來說,恐怕仍然沒有多少人能夠徹底準確區分出“評價學生完成小籃球運球技術動作的質量”[3](水平2)與“評價學生在小足球活動中連貫運用運球和傳球技術的質量”[3](水平3)這兩者的不同(在這里水平2的“小籃球”完全可以替換為“小足球”)。
訂定運動能力分級指標很顯然有利于我們明確課程標準的內涵,為我們清晰地界定出不同水平目標所規劃的能力體系到底有哪些,使這些能力指標由抽象而具體,實現課程標準——教材處理——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1],便于引導教師進行有效教學,更利于學生有效發展運動技術,深化足球教學改革。

表1 新課標中不同水平段對足球運動技能學習的要求1)
基于新課標,并依據當代足球運動發展的基本趨勢、特點與內容體系,結合足球專業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設計初步的分級指標框架,并就指標的內容體系征詢了10位高校體育院系足球專家以及2名全國校園足球培訓講師,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對指標框架進行了4輪調整,最終形成了以技術型態(課程標準運動技能的三個分目標)為經,技術程度(課程標準發展水平的六個等級)做緯,經緯交織的指標體系(表 2)[4]。
從表2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的構面從橫向發展上分成第一至第六六個連續的等級,第一等級對應新課標中的水平一,以此類推,二、三、四、五、六級對應水平二、三、四、五、六,第六級是運動能力的最高階段,一般以能夠參加年級代表隊或校隊等更高層級的代表隊水平來衡量[5]?;谡n程標準并結合校園足球的運動特點與內在規律,分級指標清晰地界定出不同水平目標所規劃的能力體系。如第二級的學習運動知識以能夠識別足球場地的線、點、區域為基準,了解運動規則則放在參與一些簡單的足球比賽如小場地2-2、3-3或2-4等層次中;技能部分則包括對大腿顛球、踢定位球、接地滾球等的掌握。第三級的了解運動規則雖然也放在參與一些簡單的足球比賽上,不過對抗人數相應增加,對規則的學習也進一步要求能對比賽中的違規性質加以區別。技能部分則在踢定位、接地滾的基礎上發展成對移動中、空中球的處理。到第五級時,對規則的學習與把握已然上升到運用階段。

表2 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
縱向的學習是依據新課標運動技能的三個分目標,即學習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安全意識,通過分解策略而構成。分解策略通常不外乎采用替代、拆解與組合三種方式。替代策略即利用某條內容標準直接作為一條能力目標,或者以某主題替換原有課程標準中的關鍵名詞,形成新的學習結果[1],如新課程標中的“表現出主動規避運動傷害和危險的意識與行為”,我們用“足球比賽”替換“運動”,形成如第四級“知道在足球比賽中保護自己與他人”[3]這項指標。拆解策略即將課程標準中的某條內容拆解成幾個互有聯系的細項指標,以此形成具體的學習能力[1],比如針對“掌握足球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我們可將之分解為踢、運、停、頂、搶截等具體指標。組合策略即從多條內容標準中提取某一目標元素組合成一條新的學習能力指標,或選取多條課程標準中具有關聯性的某一目標元素,形成一條新的學習指標[1],如新課標中的“了解球類運動術語的含義”“了解一些球類運動的知識”兩條標準,我們可以通過組合,從而形成“掌握規則并積極參與小型化比賽”這一新的學習能力指標。
3.1 以技能發展為依據
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等級的劃分系以發展性的視覺為依據,“是質變的、序列的、累積的、有方向的”發展[6]?!百|變的”是指發展性變化不僅僅是量的改變。比如表2中參與比賽人數的變化,表面上僅僅是數量的增多,但是比賽的功能——對比賽的理解與控制、與隊友配合的難度、技術的嫻熟度等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靶蛄械摹币馕吨鴦幼骷寄艿墨@得是以相對有序和系統的方式進行。以表2中顛球為例,在最初以掌握大腿顛球開始,繼而學習腳背正面、腳外側、頭部、肩部乃至組合部位顛球。大腿顛接觸面大,力量容易控制,協調性要求不高,易于“上手”并產生學習興趣,故安排在低級層次,后續的技能則漸漸成熟與精湛,對肌肉的協調、力量的控制、觸球部位的精確化等要求也日臻完善,循序漸進,自成系統。同樣,發展也是累積的,以踢球為例,踢定位球顯然是踢地滾球、運球射門的基礎。發展性變化最終是朝向一個終點和目的的,對足球來講,就是能夠達到參加年級代表隊或校隊水平,最起碼是“掌握好足球項目”??傊喍ㄐ@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應以足球運動技能為核心[7],參照校園足球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與規律,遵循由“不會”到“會”、由“粗學”到“精學”的發展路徑[8]。
3.2 以足球技術為中心
足球技術是指控制球(有球、無球)的手段,是一個可以使比賽進行的工具。雖然校園足球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青少年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為宗旨,但其實現的基礎很顯然依賴于足球技術的掌握程度。正如張洪潭教授所言“體育教學的本質無可置疑的是運動技術這一可操作性知識的盡力傳承與學習”[9]一樣,校園足球運動能力分級指標訂定也必須以足球技術為中心,建立和完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相互銜接、循序推進的指標體系。從表2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掌握運動技能在整個指標框架中的比重。需要強調的是這些運動能力指標不是固定的教材,而是具有彈性和高度可修改性的陳述,它比教科書更貼近教學,老師可根據學生位于的等級進行教學,并觀察學生能力改變的學習歷程,以便落實新課標重視學生學習與發展過程的理念。
發展校園足球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10],并非朝夕之功。訂定校園足球運動能力指標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教師教學參考的依據,清晰地標示出基于課程標準的足球行動綱領,其次是據以評價學生的足球學習成效,以期建立銜接大中小學的橋梁,打破低水平重復的教學怪圈。該指標雖經部分學校實驗驗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寄希望校園足球全面推廣之機,廣大一線教師能夠結合實踐進一步驗證該項指標體系并對該指標體系的評價標準 (男女)做出科學界定(指標中僅對顛球做出細化標準),從長期培育和普及的角度出發,把足球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展現給孩子們,令他們充分體驗足球的快樂,讓更多的孩子們喜歡上足球。
[1]崔允漷.學會專業地思考課程標準的分解[J].基礎教育課程,2010,(4):51-52.
[2]何強.校園足球熱的冷思考[J]體育學刊,2015,(2):5-10.
[3]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稿)[EB/OL].(2011-12-10)http://www.docin.com/p-304158659.html.
[4]林靜萍.中小學運動能力分級之訂定[J].學校體育,2007,(4):25-31.
[5]黃壽軍.中小學運動能力分級指標的建構——以足球運動為例分析[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15,11.
[6]PAYNE G,耿培新,梁國立.人類動作發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13.
[7]中國足球協會.中國青少年兒童足球訓練大綱[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6-53.
[8]日本U-10少年足球指導大綱[EB/OL].(2012-06-05).http://sports.qq.com/csocce/cst/jpu10/jpu10.html.
[9]張洪潭.從體育本質看體育教學[J].體育與科學,2008,(2):81-86.
[10]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EB/OL].(2015-08-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責任編輯:李 曉
G642.0
A
:1672-2868(2017)03-0116-06
2017-04-1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SK2016A0626)
黃壽軍(1970-),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學院體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體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