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胡 寧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 合肥 230601)
建筑類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方向
——安徽建筑大學的探索與實踐
王海濤 胡 寧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 合肥 230601)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主要以行業作為背景,建筑類高校如何確定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方向是該專業建設的重要問題。安徽建筑大學借助本專業的特點以2012年本科專業調整為契機和安徽省的電力發展優勢,結合安徽省電力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確定了依托電力行業,以電廠熱能為辦學方向。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在建筑類高校建設方向進行了積極地探索。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方向;電廠熱能;建筑類高校
我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主要包括電廠熱能、鍋爐、內燃機、制冷、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等許多方向,形成了高校人才培養以工業產品生產為目標的基本格局。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主要以行業作為背景,如何確定辦學方向是該專業建設的重要問題[1-2]。安徽建筑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安徽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形成 “立足安徽、依托建筑業、面向全國、服務城鎮化”的辦學定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調整為契機[3],于2012年成功申辦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確立了該專業的電廠熱能方向,并于同年開始招生。
結合高校自身的特色確立明確的專業的辦學方向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問題。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由于自身的特點,專業方向的行業特殊性,確立明確的辦學方向尤其重要。安徽建筑大學于2012年成功申辦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表1、表2),通過分析比較確立了該專業的電廠熱能方向。

表1 部分建筑類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方向的比較

表2 安徽省內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辦學方向的比較
從表1可知建筑類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辦學大多是制冷和建筑能源方向,教學內容部分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 (建環專業)重復,但又不是“建環專業”的尷尬局面,學生也無所適從,在就業上對建環專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表2可知,安徽省內共3所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和1所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開辦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但是從本科辦學方向看還沒有電廠熱能方向,這和安徽省的“十二五”能源發展戰略極不相符。安徽建筑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電廠熱能方向)的建設填補了我省專業空白點,優化了我省學科專業結構。
2.1 外在基礎:安徽省經濟發展的需要
安徽是能源大省,然而安徽省境內的高校中,只有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工業大學設置了能源與動力工程這一專業,由于合肥工業大學面向全國招生,且該專業研究生占了很大比重,因而工礦企業所需要的本科生層次的專業人才的培養顯得尤其缺乏,適應不了安徽省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近幾年,安徽省經濟發展形勢高漲,能源、交通等基礎建設需要大量能源動力類的專業技術人才,省內既有淮南平圩電廠、洛河電廠這樣的大型現代化火力電廠,也有中小型的發電廠和熱電廠,還有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能源中心,此外還有一大批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以及一些研究開發機構,它們都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有大量的需求。安徽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對我省皖北、皖中、皖南各地市的能源發展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表明我省未來一段時間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
為使我們的教育能夠與安徽地方經濟建設接軌,在廣泛調研國內能源動力學科發展基礎上,結合我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的定位及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申請開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強烈的創新意識、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滿足安徽地方經濟建設需要。
2.2 學校內部基礎:大力建設特色專業
安徽建筑大學堅持面向建設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大力建設特色專業,積極扶持新辦專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努力學科專業打造符合自身特點。開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可起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培養社會優秀人才的作用,同時可以調整學校的專業結構、促進學校的發展,非常必要和迫切。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涉及到:熱學學科、力學學科、機械制造學科、自動控制及計算機學科、化學學科。這些學科在我校均有相關專業基礎。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設在我校的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學院目前開設有五個本科專業:建筑與能源、給水工程、環境工程、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管理。這些專業已形成的辦學條件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實踐性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其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安徽省特色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所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及其實驗與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相似,很多教學設施可共用,教學條件互補。
經過多次專家討論和論證,該計劃具有下列特點:
3.1 突出學校明確辦學方向的特色
結合能源與動力專業研究的多樣性,根據我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的定位,將學生的熱能利用和就業方向定為節能減排為重點,特別是電廠。在走訪西安交大、中南大學、東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知名學府以及安徽省淮南洛河電廠、淮南平圩發電廠、安徽皖能集團、阜陽華潤電力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后,形成專業培養方案。在相應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能源與動力方向的研究熱點,經過專家多次論證,定位為培養目標“具有熱能與動力工程方面基礎知識(電廠熱能方向),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熱能轉化與利用、以及節能減排等領域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同時畢業生應具備如下幾方面基本能力:
(1)至少掌握一門計算機編程語言,能夠合理使用計算機處理、分析數據;能夠使用語言、文字、圖形等進行工程表達和交流;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能夠利用各種手段(包括外語)查找資料、獲取信息。
(2)本專業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進行動力機械與熱工設備及系統的設計、運行、實驗研究;學習能量轉換規律及理論技術的應用,具備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素養。
(3)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對于本專業外文書刊能熟練地閱讀,了解本學科最新的科學技術發展動態。
3.2 專業課程的設置突出了辦學方向
本專業的知識體系由熱科學、機械、自動控制、電工電子、環境學和系統工程等學科基礎知識、專業方向知識構成。課程體系主要由社科、人文和公共基礎課,經濟管理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前沿特色課等四個模塊組成。主要課程貫穿計算機應用技術、工程熱物理、機械學三條主線。
課程的設置主要突出電廠熱能方向,以熱能轉換與利用系統為主的傳統熱能動力工程的課程體系為基礎,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大類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專業方向課程,共183學分。專業前沿特色課程增加了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針對該模塊的課程進行選課,能源環境保護和新能源技術內容,拓寬學生的就業面,又提高用人需求的適應性。
3.3 強化以仿真為亮點實踐實訓
利用安徽建筑大學學科建設經費和安徽省財政專款立項建設了全范圍仿真亞臨界300MW和超臨界600MW火電機組仿真實驗中心。通過軟、硬件的實踐與建設,建立了以仿真為特色的多模塊、分層次相互銜接的綜合實踐中心,充實和豐富了本校的實踐教學體系。仿真綜合實驗中心促進了汽輪機原理、鍋爐原理等專業課的教學,還可以培訓和考核電廠的運行人員,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就業走向集中于省內外電廠熱能企業,包括:
4.1 電廠(央企)
電力系統五大集團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和電力系統四小集團(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國投電力、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
4.2 電廠(地方企業)
比如:安徽皖能集團(合肥電廠、銅陵電廠、馬鞍山電廠、銅陵皖能發電有限公司、淮北國安電力有限公司、阜陽華潤電力有限公司、馬鞍山萬能達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4.3 熱電集團(地方企業)
比如:合肥熱電集團(安徽金源熱電有限公司、合肥東方熱電有限公司、合肥眾誠熱電有限公司等)。
4.4 大型企業自備電廠
比如:皖北煤電集團、新集煤電集團、海螺集團、馬鋼集團等。
文章以安徽建筑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電廠熱能的辦學方向,在專業培養方向上著重電廠熱能利用,為我省及周邊地區輸送節能減排等領域的設計、施工、營銷、運行管理、實驗以及電廠熱能轉化與利用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通過教育和行業、高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立足于安徽省能源發展戰略,以電廠為依托,以電廠熱能利用和節能減排為重點,培養滿足安徽省以及國家能源建設發展需求的優秀工程師。
目前該專業已有2016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和前景良好,說明了部分傳統專業為適應地方經濟建設要求,需要做適當戰略布局調整,探索出一條地方本科院校調整學科專業以適應地區經濟建設需求的途徑。
[1]陳曉山,宋文武,劉小兵.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3,(1):79-81.
[2]劉 偉,蔡兆麟,黃樹紅,等.構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創新教學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44-47.
[3]《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G].
責任編輯:楊松水
TK-9
A
:1672-2868(2017)03-0161-04
2017-04-19
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級振興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3zytz047);安徽建筑大學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編號:MZ1101)
王海濤(197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