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業超
綠色金融作為引導社會資本進行綠色投資的橋梁,不僅是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培育新增長點的源泉,也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綠色金融作為引導社會資本進行綠色投資的橋梁,不僅是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培育新增長點的源泉,也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近日,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羅施毅就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問題的采訪進行了回答。
Q:國家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立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興業銀行將如何支持推進與這些試驗區的綠色金融合作?
A: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建設落地,是我國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又一重大部署,標志著地方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正式進入落地實踐階段。通過地方創新試點,對未來整體推進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積累差異化的綠色金融發展經驗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綠金委副秘書長單位和專家組成員,興業銀行先后參與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等地綠色金融試驗區方案的研究起草等工作及意見征集,發揮自身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專業優勢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認可。近期,我行先后與貴州、浙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在“十三五”期間為貴州省和浙江省分別提供各類綠色融資500億元、1000億元,支持貴州、浙江的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建設。未來我行將結合這五個創新試驗區的重點任務和各地綠色發展特色,“一地一策”,加大對試點地區綠色金融融資的投放力度,為各試點地區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貢獻經驗智慧和專業技術,將試點地區作為綠色金融創新的“試驗田”,先行先試,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落地開花結果,為全國發展綠色金融提供可復制和借鑒的經驗。
Q:自2016年七部委出臺《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后,很多地方都積極行動,出臺綠色金融相關的地方政策,加快構建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您怎么看?興業銀行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2016年我國成為全球首個由政府推動并發布政策明確支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國家。此后,包括福建、貴州、安徽等十多個省市地區,陸續制定出臺了支持地方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及環境承載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地方發展綠色金融應結合地方特色,立足地方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比如西北地區,生態相對比較脆弱,而當地現有的產業結構中資源型、重工業占比較高,綠色金融就應注重引導重化工業的清潔化、循環化發展。
一直以來,我行綠色金融發展始終根植于地方實體經濟綠色轉型升級,踐行“寓義于利”的社會責任理念,發揮綠色金融專業優勢,為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和體系構建提供“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多元化服務。在融資支持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我行已經累計為地方眾多節能減排企業和項目提供融資超過1.2萬億元,融資余額達到了5945億元,并大力推動融資模式創新,形成了涵蓋綠色信貸、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等在內的集團化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融智支持方面,我行通過分布在全國各分行的綠色金融專業人才隊伍,協助各級政府制定綠色產業標準、綠色金融政策、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等,鼓勵各區域分行與地方監管部門、金融同業、產學研單位共同成立省域層面的“綠金委”等組織,加速推動地方層面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和能力建設。
Q:現在可以說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機,市場潛力巨大,作為國內綠色金融先行者,興業銀行有哪些計劃和布局?
A:的確,綠色金融發展正處于“風口”,目前我國綠色發展共識凝聚,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也日臻完善,綠色金融已成為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新藍海。一方面,“十三五”時期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顯提升。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預計2020年其增加值將達到GDP的3%,主要產品和設備銷量將比2015年翻一番。另一方面,地方綠色發展的具體路徑不斷明晰,例如京津冀地區以大氣污染治理為第一要務,長三角地區則重點落實城鄉綠色協調發展,南部沿海地區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這都為綠色金融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經過11年的探索實踐,我行的綠色金融業務一直保持行業領導者地位,面對未來,我們滿懷信心,已制定了“兩個一萬”的五年目標,即到2020年,興業銀行集團的綠色金融融資余額突破1萬億元,綠色金融企業客戶突破1萬戶,進一步做大做強綠色金融業務,同時舉集團之力,不斷擴展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投資等新的綠色金融業務領域,努力成為全球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
具體來說,我行將重點支持和深耕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固廢處理)、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公園和景區管理五大領域,做大做強綠色融資規模,并針對國內碳交易、水權、排污權等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需要,積極參與相關規則和標準的制定,做好系統對接、交易服務和金融產品創新等工作,做好業務布局,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