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嘗謂高力士曰a:“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力士對曰:“臣聞云南數喪師,又邊將擁兵大盛,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禍發,不可復救,何謂無憂?”帝曰:“卿勿言,朕徐思之。”自去秋水旱相繼,關中大饑,楊國忠惡京兆尹李峴不附己b,以災沴歸咎于峴。九月,貶峴長沙太守。帝憂雨傷稼,國忠取禾之善者獻之,曰:“雨雖多,不害稼也。”帝以為然。扶風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災c,國忠使御史推之。是歲,天下無敢言災者。高力士侍側,帝曰:“淫雨不已,卿可盡言。”對曰:“自陛下以權假宰相,賞罰無章,陰陽失度,臣何敢言?”
帝默然。
臣祖禹曰:明皇之言未為失也,其失者任非其人也,誠使朝事付之相如姚、宋d,邊事付之將如王忠嗣e,夫復何憂哉?而以奸宄為賢能,巨猾為忠良,是以禍亂成而不自知也。自李林甫之時f,言路塞絕,以妄言為實,以實言為妖。楊國忠知其君之可欺也而欺之,公卿大夫百執事之人,宴安寵祿,諛佞成風,大亂將作,凡民且能知之,而無一人敢言者,蓋其君子皆去,其立于朝者皆小人也。高力士,帷幄之臣,非有深謀遠慮,心知其事,而不忍噤默,此非其忠義過人,蓋朝廷無賢,百官失職,而至于宦者言天下之事,明皇亦可以悟矣,而曾不之省,以及于亂,
不亦宜乎?
(《唐鑒》)
注釋:
a 帝:指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 高力士:唐玄宗時期著名宦官。
b 楊國忠: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族兄,在楊貴妃得寵后飛黃騰達,并升任宰相。任宰相期間,他專權誤國,排擠忠良,起用奸佞,敗壞朝綱,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李峴(xiàn):唐朝宗室。任官有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氣不阿。玄宗天寶時為京兆尹,因被楊國忠排擠,出任長沙太守。代宗時,官至宰相。
c 房琯(guǎn):唐代官員,開元時任盧氏縣令,頗有政績。天寶中,又任宜昌、瑯琊、扶風等郡太守。安史之亂爆發,他跟從玄宗逃往成都,升任為宰相。
d 姚、宋:即姚崇、宋璟。兩人均為唐代名相,為唐朝的發展勵精圖治,貢獻力量。
e 王忠嗣:唐代名將。因受宰相李林甫的嫉恨而被誣陷,并受到審訊,不久后抑郁而終。
f 李林甫:唐朝宗室,唐玄宗時官至宰相。擔任宰相期間,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大意:
玄宗曾對高力士說:“朕現在已經老了,朝廷的事交付給宰相,邊境的事交付給各位將領,還有什么擔憂呢?”高力士回答說:“臣聽說在云南幾次戰敗喪師,而且邊境將領擁兵太盛,陛下用什么來控制他們?臣怕一旦禍亂爆發,就再不能挽救,怎么說無憂呢?”玄宗說:“卿不要說了,朕慢慢考慮一下。”自去年秋天水災旱災相繼出現,關中大饑,楊國忠厭惡京兆尹李峴不依附自己,把天災歸咎于李峴。天寶十三載(754)九月,把李峴貶為長沙太守。玄宗擔憂久雨會傷害莊稼,楊國忠拿來長得好的莊稼獻給玄宗,說:“雨雖然下得多,但沒有傷害莊稼。”玄宗以為確是如此。扶風太守房琯報告所管轄的地區發生了水災,楊國忠讓御史寫奏章揭發他的過失。這一年,天下沒有人敢說有災害。高力士在旁邊侍候,玄宗說:“淫雨久不停止,卿有什么話可以全部說出來。”高力士回答說:“自陛下把大權交給宰相,賞罰沒有章法,陰陽已經失去常度,臣哪里敢說話?”玄宗沉默不語。
臣下我范祖禹評論說:唐明皇的話沒有說錯,他的失誤是任用的人不對。如果真把朝廷的事交給像姚崇、宋璟那樣的宰相,邊境的事交給像王忠嗣那樣的將領,那還有什么擔憂呢?可是他卻把奸邪之人當作賢能之人,把巨猾當作忠良,所以禍亂已經形成而自己還不知道。自李林甫當宰相的時候起,進言之路就已被堵塞了,把欺妄的話當作實話,把實話當作妖言。楊國忠知道這個君主可以欺騙,于是就欺騙他,朝廷里的公卿大夫以及眾多的官員,只知享受平安和貪圖恩寵及俸祿,阿諛奸佞成風,大禍亂將要爆發,凡是百姓都能知道這一點,卻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這是因為君子都離開了朝廷,立于朝廷的都是小人了。高力士是侍候玄宗生活的人,并不是有深謀遠慮的人,他心中知道這些情況,而不忍沉默不言,他不是忠義過人的人,只是因為朝廷中已經沒有賢才,所有的官員都失職了,以至于宦官來講天下的事,唐明皇也應該有所醒悟了,可是他還是沒有醒悟,最后終于出現了大亂,不也是應該的嗎?
【點評】
唐玄宗統治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開元年間),玄宗勵精圖治,勤政愛民,重用賢才,創造出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后期(天寶年間),玄宗則沉湎于享樂,不思進取,更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邪之人為宰相,他們把持了朝政大權,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的慘劇,成為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此文強調的是用人的問題。《論語·憲問》篇記載了一則故事,孔子說衛靈公無道,季康子問:“既然這樣,為什么他還沒有失去國君的位置呢?”孔子回答:“有仲叔圉負責接待賓客,有祝鮀負責治理宗廟,有王孫賈負責治理軍事。衛靈公怎么會失去國君的位置呢?”仲叔圉、祝鮀、王孫賈都是衛國的賢人,有他們輔佐國君,便能糾正國君的過失,國家自然會太平無事。反觀唐玄宗晚年,用人不當,朝中不是小人就是平庸之輩,賢能之人則被排擠在外,最終只能等著禍亂的到來。(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