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玲
摘要:本文從收入效應、替代效應以及價格效應三個方面探討了“營改增”對居民結構的影響,針對居民消費結構特點提出了“營改增”法律制度優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消費結構 影響 法律制度
前言
2016年5月1日,中國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營改增指的是將以往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繳納增值稅,減少重復納稅環節,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的重大稅改決策,其對于減輕企業福大、促進稅制改革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營改增的內容主要是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納稅人自制或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能夠全額在銷項稅額中扣除。在營改增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增值額都要進行計稅,避免了對企業重復征稅,營改增中將原來營業稅的應稅項目納入到了增值稅的應稅項目中。“營改增”全面實施背景下,居民消費結構必然會受到影響,如何合理的利用“營改增”來引導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至關重要。
一、“營改增”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
(一)“營改增”收入效應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
從本質上來講,“營改增”能夠有效消除重復征稅,并通過價格傳導機制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的負擔,這就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促進了居民消費需求的擴大,這就是“營改增”的收入效應。但需要注意的是,“營改增”的收入效應并不是成不變的,其會受到消費品價格彈性的影響,如果消費品價格彈性較小,“營改增”的收入效應并不明顯,雖然能夠一定程度降低稅負,但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促進消費品價格的等量較低,消費品生產者會獲取二者之間的差額。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費品生產者利潤空間加大的過程中會促進供給增加,這就會使得消費品供求關系達到新的平衡,即消費品數量規模更大、消費水平更低,這就對居民的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此外,增值稅屬于比例稅的范疇,其有著累退性特征,對低收入消費者來說,其所承擔的稅款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較高,對于高收入消費者來說,其所承擔的稅款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因此“營改增”的減稅效應所引起的收入效應在低收入消費者中更加明顯,低收入消費者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因此“營改增”的收入效應會拉動社會消費需求,從而影響居民消費結構。
(二)“營改增”替代效應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
對于不同商品和勞務來說,“營改增”對稅負的減輕程度有著一定的差別,從而形成不同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變化,這會對消費者的消費選擇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居民消費結構。對于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來說,當前的營業稅應稅勞務有著十分突出的重復征稅現象,相較于商品消費來說,“營改增”給勞務消費的稅負減輕效應將更加顯著。對于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來說,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無形資產投入較大,研發設計投入較大,即其外購非物化投入的比重是相對較大的,在“營改增”下,其承擔稅款難以抵扣,而資本密集型商品的投資主要為物化投入,能夠相對充分的進行進項稅款抵扣,由此可見,相較于資本密集型產品來說,“營改增”對技術密集型產品稅收負擔的降低效果更加顯著,有利于其消費需求的提升,“營改增”的這種替代效應能夠積極引導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三)“營改增”價格效應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
從食品消費、居住消費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幾個不同的消費方面來淺析“營改增”價格效應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如下:
從食品消費方面來看,“營改增”的實施能夠降低居民食品消費價格和稅收負擔,近年來,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比重下降緩慢,“營改增”的實施有望打破這局面,進一步降低居民食品消費比重,增加居民在其他消費項目中的支出,從而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消費型轉變。
從居住消費方面來看,對于農村居民來說,其居住消費受到“營改增”的影響較大,居住消費支出比重僅低于食品消費,這是因為修建房屋的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較高,在“營改增”之后,居民消費支出價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對于降低居民居住消費比重有著積極的意義。
從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方面來看,近年來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費支出雖然有著定的增長,但增速緩慢,這不符合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要求,“營改增”之后會降低文化教育娛樂消費價格,促進此方面行業發展,從而增加居民在文化教育娛樂方面的消費。
二、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特點
首先,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都處于不斷優化的狀態,在基本生活消費方面,其消費支出不斷減少,在服務類消費方面,居民消費支出逐漸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觀念以及收入水平的影響,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也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主要以享受型消費和發展性消費為主,農村居民消費主要以生存型消費為主,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發展要更加快速。
第二,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處于平穩狀態,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則存在著不穩定的特點,變動相對較大。
第三,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在消費觀念上都存在一定的誤區,如何引導居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是關鍵。
營改增的價格效應、收入效應以及替代效應對居民消費結構有著一定的影響,增加了居民消費總量,但也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如何促進“營改增”更好的實施,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至關重要。
三、法律制度優化
(一)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
從本質上來講,增值稅就是產品生產過程的增值部分征稅,貫穿于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同時允許上一環節投入和中間投入的增值稅額作為進項稅額實現抵扣。“營改增”的實施避免了重復征稅問題,對于促進行業專業化和細化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就目前來看,雖然全部行業都納入了“營改增”試點范圍,仍然有營業稅和增值稅同時存在的問題,營業稅對商品價格扭曲作用要比增值大,這不利于居民消費結構的轉型和優化,因此制定相關法律和制度,全面推行“營改增”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當穩步推進郵政業以及建筑業對于“營改增”的改革和落實,同時,應當制定建議的增值稅征收制度,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實現全國范圍內全部行業實行“營改增”政策。
(二)制定合理的稅率,完善增值稅進項抵扣制度
“營改增”營改增對于解決重復征稅問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營改增”對于不同行業的稅負影響是有著一定差異的,一些行業的稅負不減反增,例如物流行業。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行業之間的稅負變化對于商品的價格遇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價格效應和收入效應對居民消費結構產生影響。此外,就目前來看,服務行業等許多行業的中間投入項目還沒有被納入到進項抵扣范圍之內,這也不利于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因此,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
首先,應當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來完善稅率結構,在“營改增”改革的過程中,保證“營改增”稅率更加合理。在制定稅率的過程中,應當堅持行業稅負只降低不增加的房展,積極發揮“營改增”的引導作用。通過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優化“營改增”稅率結構,設立基本稅率、零稅率以及低稅率的稅率結構,以“營改增”實施整體情況為基礎,對一檔低稅率進行統一,避免同時出現多檔稅率,以此來保證行業內稅率統一性和稅率的公平性。具體到各個行業來說,對于生產性服務業來說,應當推行“營改增”下的基本稅率,對于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來說,應當推行“營改增”下的低稅率,同時實行簡易征收制度,對于農產品、衛生以及醫療等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的公共服務業來說,應當推行“營改增”下的零稅率,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揮“營改增”對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轉型的引導作用。
第二,應當積極完善“營改增”增值稅抵扣制度,實現服務業燃油費等中間投入項目的抵扣,此外,應當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納入到抵扣范圍內,保證抵扣鏈條的連續性,促進企業對設備的更新,提升企業生產力,降低技術密集型產品價格,降低資產密集型產品價格,以此來引導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
(三)考慮居民消費制定“營改增”相關法律制度
2016年5月1日,中國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在這樣的背景下,制定相關法律制度,積極完善“營改增”政策備受關注。從居民消費結構優化的角度來看,積極考慮居民消費情況,制定“營改增”相關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針對與居民發展型消費息息相關的醫療、教育、民政等行業來說,應當制定配套的實施細則以及過渡性法律制度,例如《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等的制定,以此來積極發揮“營改增”的政策效應,保障與居民消費相關的行業健康發展,從而引導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結論:綜上所述,本文從“營改增”概述入手,分析了“營改增”的主要內容,從三個方面探討了“營改增”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法律制度建議,旨在促進“營改增”政策的有效實施,積極發揮其對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