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農業發展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新形勢下,如何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使特色效益農業再上新臺階,對于提高農民的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山地區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高山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一是道路建設滯后。全縣村與組、組與組之間的“斷頭路”普遍,“聯網路”密度不高,耕地內的產業耕作便道嚴重缺乏。二是水利建設落后。高山地區大多數水利設施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超期服役”,年久失修,病險多,隱患大,不能有效蓄水排灌。加上90年代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多數塘庫被占承包經營,公益服務淪為形式;一些重點水利工程因重建輕管和資源開采等影響,水源效用正在減退衰竭,加之田間水系不健全,農田澆灌“靠天”現狀沒有改變。三是信息平臺和傳播信息快速通道缺乏。難以及時、高效、準確傳播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造成農業生產和市場脫節。
(二)產業集中度低,產業規模小
由于高山地區地理自然條件和種植環境的特殊性,以及農村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宜連土地分布及連農的生產習慣等,很多特色農產品長期處于分散種植、自產自銷的狀態。就拿石柱來說,近年來,石柱成立了不少如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團體和經濟組織,但并未形成利益共同體,沒有真正將廣大連農組織起來。即便是少數運作相對較好的專業合作社也是松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有的特色農產品企業也大都為民營中小企業,生產加工規模特別有限。
(三)初加工技術較落后,深加工產品缺乏
農業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工業深加工,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農業初級產品與加工品的產值比例為1:3~1:5。而在我國,農產品加工率極低。比如:雖然石柱縣有“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長毛兔第一大縣”、“全國最大莼菜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對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研究具典型性。但石柱黃連主、副(須、葉、灰渣等)產品的加工率不到5%,黃連初級產品與加工產品的產值比例僅為1:0.01左右。除以黃連為主要原料的左金丸、黃連上清丸等傳統中成藥,以及一清膠囊、炎可寧、黃連膠囊和五黃養陰顆粒新藥產品外,尚無其他以黃連為主要原料的新藥產品上市,中成藥大品種缺乏,對黃連藥材的需求量有限。再如石柱的莼菜,莼菜被譽為“水中人參”,僅在高海拔、水質優良的地區才能生長,全世界僅重慶石柱、杭州、韓國、日本等極少數地區有少量栽培。作為我國集中人工栽培莼菜的最大基地,石柱的莼菜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六成以上。但因缺少深加工技術,使得鮮嫩爽口的莼菜不得不以鮮菜的形式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相比日、韓利用莼菜加工出來的護膚品,石柱的莼菜價格極其便宜,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四)銷售模式單一,市場運營機制不健全
目前,高山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很多仍然是將初級產品通過當地的市場銷售給當地的經營大戶和外地中間商,銷售方式極其單一。如石柱的黃連市場就是大一小的兩個集市:大集市在石柱黃水鎮黃連市場,小集市在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市場、亳州中藥材市場、廣州清平和普寧中藥材市場、安國中藥材市場、玉林中藥材市場等。而且石柱黃水鎮黃連市場,因其設計和建設標準較低,基礎配套設施不齊全,功能布局不完善,連農分散經營、處于自找市場狀態,連農、個體經營戶和生產經營企業各自為陣,急功近利,以至于進場交易的黃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假冒偽劣石柱黃連的現象。
二、高山地區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協調發展
是每年安排定的農業產業發展資金,重點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技術研發、農產品加工、市場開拓等產加銷研環節的扶持。二是實施農產品出口創匯補助政策,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出去”。三是建立特色效益農產品開發扶持補助基金,用于肥料補貼、干燥加工設備購機補貼、電子交易補貼、銷售補貼等。四是綜合運用財政補貼獎勵、稅收優惠等有效手段,引進并扶持優質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
(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特色效益農業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促進農業產業鏈條的生態化,為城鄉居民提供種類豐富、質量可靠的綠色食品。應用生物技術改造提升農業,加大抗逆、抗病、抗蟲等優質品種應用。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用生物防治、生物農藥代替化學防治、化學農藥,用有機肥代替化學肥料,進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綠色防治效率,減少農業投入品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農業技術創新
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企業大都為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而農業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必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才能破解農業技術創新的難題。一方面,探索“三權”抵押貸款有效模式,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金融、股權眾籌融資等方式,加強與天使投資人、創業投資機構的合作,完善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初創企業。
(四)踐行開放理念,提高知名度
一是建立健全專業委員會,支持黃連產業重點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每年定期舉辦特色效益農業高峰論壇活動,以協會和企業的名義積極承辦全國性、區域性的產業大會,擴大影響力。二是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搭建信息資源交流共享平臺,促進共同發展。三是加強對外宣傳,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全方位、系列化、經常性的宣傳和促銷,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微博、微信、QQ群、旅游網站等,加大對外交流力度,提高特色效益農產品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