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菲 董兆 陸琳憶 許峰峰 陳嘉豪
摘要:研究梳理了美麗城鎮建設過程中城鎮視覺形象設計的意義,從提升城鎮形象,推廣當地文化、挖掘和保護城鎮原有文化、增強城鎮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三個方面來分析。通過對國內外案例分析找出適合國內目前城鎮視覺形象設計的方法,促進美麗城鎮建設。
關鍵詞:美麗城鎮 視覺形象 設計 建設
一、城鎮視覺形象設計的意義
(一)提升城鎮形象,推廣當地文化
在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城市與農村的發展速度出現很大的差距,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青年進城務工。由于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使得農村青年對城市產生了極度向往的心態,農村人口由老人與小孩占大比例。出現了農村獨特文化淡忘、流失等現象。在美麗城鎮建設中,幫助農村人民找出屬于農村的獨特根脈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城鎮的視覺形象設計就能很好得解決這一問題。
城鎮視覺形象設計是對農村“村風”的建設,將農村地區原有的臟、亂、雜的形態進行科學有序的規整,并結合當地特有文化設計出獨一無二的風格,將農村人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與精神需求等各方面進行改善,提升審美水平。從而改善農村青年對農村的看法,繼承和發展農村文化。
(二)挖掘和保護城鎮原有文化
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上,都是圍繞農村展開的,農村有著獨特的美麗文化。但在現代化進程中,圍繞城市的發展,城市在大步向前走,而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年輕人大都更加愿意去城市發展,而不愿繼承農村原有的父傳子、子傳孫的民間文化,我國的民間文化傳承出現危機。燦爛的歷史文明應該被保護和流傳,城鎮形象設計有利于提升城鎮形象,讓廣大農村青年看見家鄉的美好,并且愿意留下來,這對城鎮原有文化的保護和挖掘有著很大的意義。
我們應該發揮作為平面設計師的專業技能,為美麗城鎮建設提供優秀的城鎮視覺形象,幫助城鎮更好地發掘本土文化,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努力。
(三)增強城鎮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中,很多負面影響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由于受到發達城市的影響,城鎮居民對城鎮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城鎮青年勞動力更加愿意去城市務工。大大降低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導致原本濃厚的血緣、親緣關系不斷的削弱。
美麗城鎮建設視覺形象設計幫助城鎮地區找出獨特的形象,從各方面有利于提升農村人民對農村地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二、國內外案例分析
(一)國內浙中地區寺平村和鴿塢塔村分析
在寺平村形象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先提取寺平村有名的磚雕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態作為主要的標志構成元素,選用了當地建筑群落的主題顏色灰色和中國傳統顏色紅色作為主要顏色。再提取古建筑上的“卍”這一字符作為輔助圖形。通過對當地特色元素的提取,運用到整體的規劃當中,讓每一個城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鴿塢塔村的族徽“神烏戲牡丹”頗具地方特色,設計團隊巧妙地族微中的神烏提取出來,作為標志的元素,從鴿塢塔村的傳統服飾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顏色作為視覺的主要顏色。鴿塢塔村主要以畬族人民為主,設計團隊在選用輔助圖形時將“畬”字以點的形式進行重新組合,排列出了具有特色的圖形。再通過提取出來的圖形、顏色為鴿塢塔村塑造出具有特點的形象。
(二)國外城市視覺形象設計分析
在國外對城鎮形象設計沒有過多的文獻可以參考,但國外對城市建設有一套相對成熟的規劃建設,通過對國外城市視覺形象的分析可以從中獲得建設美麗城鎮視覺形象的靈感與經驗。
城市形象設計最早出現于古希臘羅馬時期。在芝加哥世博會期間開始盛行“城市美化運動”,目的通過空間整治來改善城市的環境問題同時解決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它著重于城市中心區域的幾何構圖設計和唯美主義,但由于設計的城市空間尺度過大,沒有考慮給人們帶來的感受,在當時受到了很多學者的批評。
1889年,“城市設計之父”卡米諾。西特出版了一本對城市形象設計具有很大影響的書籍——《城市建筑藝術》。其內容首次具體分析了歐洲傳統的空間設計和人文精神并且進行了體系化整,他在書中強調了當下城市空間設計的單調性和極度規律性的弊端,他認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是藝術化城市建筑,添加城市人文關懷。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前蘇聯學者提出對城市形象設計提出了重要觀點,每個城市都應該具備自己專屬的形象和風格,而這種形象必須能夠充分體現出城市所有的技術、文化和藝術以及人文情感。
到了五十年代,城市形象被國外城市規劃學作為城市景觀美學和城市美學的部分來研究。六十年代,“環境藝術意識”的潮流先后出現在西方的城市規劃學界和城市研究學界,新環境藝術意識對城市形象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三、城鎮視覺形象設計探索
(一)城鎮特點分析與視覺符號轉化
第一要分析當地的環境要素。設計團隊在這階段應切實做到走訪踩點工作,對當地的自然和建筑景觀都要做深入了解,分析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團隊要從中提取出具有特色的元素,為后續的設計做準備。
第二通過對當地人文要素做分析為上一步提取出的元素做更加深入的探索。這一階段要與當地人民進行大量交流,從中了解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與當地的文化特色。并結合當地的人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出最具代表的人文因素,轉化成具有人文內涵的特色元素。
第三分析當地特色經濟要素。分析當地的特色經濟,透過經濟要素提取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
在對這三大要素進行進行分析提取后,對所獲得的元素進行分類、排序,再與相鄰地區進行對比,最終得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將其轉化為視覺符號。
(二)視覺符號在城鎮視覺形象上的應用
提取出地方特色視覺符號后,要對它的使用范圍作出限制與選擇。一般情況是將新視覺符號依據特征與適用性運用到地方的指示系統與公共基礎設施上。
以上文提到的寺平村為例,在寺平村以灰色和紅色作為主要顏色,制作了當地的道路指示系統,通過顏色的合理統一,很好地整合了寺平村的整體形象。由于寺平村的磚石很有特色,在材質的選用上以磚石為主,可以很好得襯托了視覺符號的地方特色。同時運用了當地特有的磚雕技藝,使寺平村的形象更加鮮明。
在應用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和”文化精神為指導,做到“和諧化藝術設計”,在處理人、作品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時,轉化矛盾為平衡,從規范性、統性和適用性等多方面考慮,建設出個有機協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獨特的視覺形象,滿足人民的實用和審美需求,促進美麗城鎮建設。
四、結語
美麗城鎮建設正在我國有序地進行著,城鎮視覺形象設計是美麗城鎮建設過程中對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增強城鎮居民對家鄉的歸屬感,可有效降低城鄉差距。同時對保護和推廣我國本土文化也有很大的意義,發掘本土文化,將本土文化用現代視覺設計有效得向人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