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郭云飛 林紅飛


摘要:許多學者認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造成了不同社會的死亡率不同,甚至同一個社會不同階層的死亡率也是不同的。但是部分學者認為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財政收入多,從而醫療支出多才造成低死亡率的現象,其他用來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諸如教育、科技、文化、交通運輸等幾乎不會影響社會死亡率。文章從各省不同的死亡率和發展水平來論證學者的觀點。
關鍵詞:死亡率 社會發展水平 醫療支出
死亡率一直是人口學研究者的研究熱點,它關系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人口變量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國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自從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通過“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學者們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大多數學者認為我國社會正面臨老齡化的問題,人口結構的改變使得原先的人口政策面臨嚴峻的挑戰。從200多年前就已有學者研究死亡率的問題,目前比較著名的死亡率預測模型為Lee-Cater模型,是由1992年美國的人口統計學家提出來的。影響死亡率的因素有許多,經濟是學者們比較認同的因素之一,通常認為社會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死亡率越低。但是有的學者對此提出質疑,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往往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環境的惡化應該是對死亡率有著正向的影響。并且有學者認為社會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財政收入高,因而醫療投入也高,低死亡率的直接原因是醫療投入高,而不是社會發展水平高。文章選取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委樣本,探討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投入對死亡率的影響。
一、研究設計
論文首先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進行聚類分類,數據來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中國統計年鑒2010》選,取的指標有標化死亡率、5歲以下死亡率和預期平均壽命。標化死亡率反映的是不受年齡構成影響的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反映的是不懂規避危險的兒童死亡率。聚類方法采用ward法,區間為平方Euclidean距離,樹狀圖如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第類地區:天津、浙江、北京、上海
第二類地區:山西、湖北、廣西、河北、河南、內蒙古、江西、安徽、四川、湖南、吉林、廣東、遼寧、黑龍江、山東、海南、福建、重慶、江蘇
第三類地區:陜西、寧夏、云南、青海、西藏、貴州、甘肅、新疆
從分類的結果來看,第一類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死亡率最低。第二類地區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死亡率也是處于中等水平。而第三類地區則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死亡率也是最高。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是社會發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標,所以可以認為社會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死亡率低。
對于醫療投入和死亡率的關系,我們選取了人均醫療投入為指標,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進行聚類分類,方法采用ward法,區間為平方Euclidean距離,樹狀圖如下:
從中我們發現人均醫療投入分成兩類,最高的一類為上海、西藏、青海、北京。上海和北京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高,所以醫療投入水平也高。西藏和青海人口少,國家對其各項財政支出有補貼,所以人均醫療投入非常高,分別達到768元/人和583元/人,但是其死亡率的水平卻是屬于最高的那一類。
二、結論
一個社會或地區的發展水平負向影響死亡率,其中并不是完全靠醫療投入的提高,當醫療投入達到一定水平后,交通、教育、科技發展水平、公共設施等對死亡率的影響效用將變大,對于一些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即使高醫療投入也維持在高死亡率。所以個地區的醫療政策的實施應該做到有所差別,對于像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提高其他方面的投入水平對死亡率的效果要好于直接醫療投入,而對于欠發達地區還是需要加大對醫療的財政投入,并且提高當地的環境和人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