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光偉 張震 丁誼
摘要:反饋能夠強化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認知,提高學習過程的興趣度。針對高校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高的問題,分析了反饋機制的特點,將反饋深入融合到教學過程中,提出了反饋機制在高校課堂中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高校教學反饋
引言
近年來,教學改革成為各大高校的發展重點,新的教學理念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有的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并在全國高校中推廣使用。從其他領域中借鑒的優秀成果,被運用到教學領域,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饋機制是系統論中的重要概念,本文研究思路以系統工程為指導,把高校課堂教學過程擬合為系統工程,把經典的單向輸送、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主的多向互動模式。系統的特點之是具有反饋機制,大學課堂中廣泛、及時地搜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課程設計、授課引導、互動討論和作業反饋等方面出發,建立良性循環的反饋調節機制,保證課堂授課效果,為高校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一、現階段高校課堂教育現狀
(一)教師方面
目前,各大高校為通過標準化驗收,不斷摒棄落后的教育理念,嘗試新的教育模式,教師授課方式規范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有些大學片面追求授課過程標準化,忽略學生差異和授課效果,教師不能根據學生接收課堂信息的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節奏,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
(二)學生方面
高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受到中小學灌輸式教育的影響,在上課過程中積極性得不到引導,習慣于被動地聽課,向教師反饋學習效果的渠道不通暢。高校教學中教師的作業、提問等監督方式相比中學教育要少,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發揮不夠,上課過程中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較少。
二、高校教育缺乏反饋的原因分析
(一)課堂原因
我國高校中,應試教育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部分高校一味追求考試通過率,側重于知識灌輸和考試技能培訓,為照顧擴招學生平均能力素質,部分大學課程標準出現降低的趨勢,教育內容區分度不夠。課堂上設計的提問環節往往被學生認為是不必要的行為,甚至被誤解為針對學生的“懲罰”。在課堂評價中,組織討論環節也經常被學生甚至高校誤解為教師不認真備課,“圖省事”的行為。每個教學班學生人數多,教師無法做到因材施教。課程實施過程中,完成授課內容和考試變成重要環節,對學生素質的提高關注不夠。
(二)作業原因
作業作為一種督促學生學習、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聽課、吸收及能力轉化有重要的評價作用。高校中,作業范圍和形式較中學階段有顯著不同,如果學生對待作業的思維停留在中學階段,對待作業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忽略作業中的實踐要求,那么,作業對于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將會變得不明顯。學生數量多,部分學校不再要求教師批改全部作業,只要求批改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作業,教師不能全面掌握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傳統的思想認為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忽視了作業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橋梁作用,作業的重要功能得不到發揮,導致教學效果的反饋通道在作業、教師和學生之間嚴重脫節。
(三)授課-作業-實踐反饋體系的缺失
高校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師、學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國的高校教育模式沒有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傳輸知識、信息反饋和行為修正的系統思維為主導的教育體系,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不能有效耦合,教師關注于課堂授課,對作業設計和批改認識程度還有待提高,出于安全、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對實踐課程的熱情不夠,大學課堂仍以教學為主,后期集中時間組織科研活動,教學和實踐脫節,教師只注重“教”而不注意“查”,授課-作業-實踐鏈條中的反饋機制得不到有效落實。
三、反饋機制在高校課堂中的應用
(一)樹立正確的學校教育導向
加強對教師的業務能力的專業培養,將反饋機制置于教員課堂評價的首要位置,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引導、反饋和促進為主要手段,摒棄“照本宣科”、“上完課就走”等傳統的不良教學理念。轉變單一的灌輸式授課模式,將講授知識模式與探索實踐相結合,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授課過程;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育的同時,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類課程,并將實踐結果納入學生的綜合考核評價系統中,將授課效果落到實處。
(二)統籌課程課堂設計
要避免教學活動中缺少反饋機制,就應該在課程設計和課堂設計中運用系統思維,充分建立反饋的環節,完善教學活動中的支撐、保障和反饋機制。課程設計時,課程教學小組對教學課時和實驗、實踐課時合理設計,在課堂授課前,每名教師根據授課班級的特點合理設計反饋環節,在課堂中,教師改變簡單提問應答的傳統模式,靈活采用互動、討論等方式引發學生興趣,及時捕捉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控制授課節奏,實時處理反饋信息。
(三)作業實踐反饋體系
高校中,作業形式可以是傳統意義上的作業、主題研討作業、內容講述作業和實踐大作業等形式,利用作業來檢驗教學效果,通過加強授課和作業實踐之間的信息反饋與調節,形成一個互相促進、協調耦合的具有相應反饋機制的教學-作業過程,進而保證課程標準要求能真正落到實處。
現階段,大學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要求教學各個環節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反饋。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系統思維,重點強調反饋機制在促進教學效果提高中的重要作用,能夠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表現提供數據支持。基于反饋機制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會產生新的問題,例如教師負擔加重,學生難以適應反饋帶來的高標準要求等,作者將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