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艷 楊樂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各學校中許多教師都開始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建設精品課程是創辦一流高職的核心任務,高職院校是向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打造出特設的品牌專業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前提。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推動高職院系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高職教育;精品課程;發展
一、引言
以學生為本,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學改革是使精品課程在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手段創新、專業教學資源庫等方面更加的完善。以工作為導向的精品化課程建設能提供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達到為社會輸送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幫助。加大學校專業內涵建設,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學校就是以會計做為精品課程,結合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生的綜合技能為目標的精品課程建設。同時,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如大學城空間,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等,采用先進和精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價值。滿足學校專業建設的要求,實現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手段共享,方便每一個學生的日常學習。
二、精品課程建設內容
在結合校外企業對人才需求和專業技能要求的基礎上,開展校企合作。把教師和學生帶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據此建立結合實際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改革模式,有效的開展精品課程的建設。把理論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實用性作為會計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
(一)企業調研確定課程結構
通過調研了解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結合企業實踐的需求,正對具體的工作崗位的要求來組織我們的理論教學。使得平時的上課除了包括理論教學外還要加強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比如會計電算化、模擬沙盤、手工點鈔等各項技能的培訓。以此來確定學校的課程建設與課程重點,建立以崗位需求來確定課程的模塊建設。
(二)選擇內容制定課程標準
課程內容的制定標準應結合實際崗位和企業的需求,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最關鍵的還是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要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走出學校就能快速的適應企業的需求。
(三)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
對傳統的老師上課學生聽講的模式進行改變,現在的學生對網絡都很熟悉。我們再教學中要學會利用互聯網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高職院校的教師很多是從高校直接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缺乏企業頂崗實習和動手操作的經驗,這樣在理論教學中就很少會結合實際進行講解。所以,要定期組織新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進行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傳輸給學生。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實訓室課程考核的主要目標之一,并進行有效的考核。
三、現代教育對精品課程建設模式的影響
1.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
教學的創新在于理念和手段的創新,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建好精品課程與實訓操作的相結合是我們高職院校追求的目標。也是高職院校區別與普通本科院校的主要區別。現代的教育理念是實現精品課程的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學習的能力,單純的傳統的課程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網絡課程、大學城空間、微信等都是實現精品課程的有效手段現代教育教育促使教學方法的改變,進一步促使精品課程的建設模式的轉變。案例小組和數字色彩的精品課程融合了計算機與傳統的教學資源和手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豐富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提高。
2.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的創新
精品課程凸顯了數字化的特點,精品課程需要對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改變傳統的紙質媒介的講課方式,計算機顛覆了這種教學方法,同時也引發了精品課程的創新。課程創新實現了計算機遇色彩學的結合,在教學中呈現多元化和多色彩的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字色彩上充分運用,使原本復雜無色彩的紙質內容變的層次分明,一些專題知識也很容易使學生理解和接收,數字色彩精品課程豐富了教學資源,推動了精品課程建設模式的運行。
四、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精品課程建設中主要是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主要就是學校課程的設置上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培養出企業需要的高質量的人才。近年來,高職院校加大了精品課程的建設,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精品課程的申報中大家都非常的重視,學校方面也付出可很多努力,但是精品課程申請成功后,很多學校就不管不顧的,缺乏一個系統和有效的規劃方案,精品課程也就淪落為一種形式,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指導價值,更談不上共享和推廣了。精品課程的網絡平臺很多的課程設置都大同小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都基本相似,立項后的新的教學思路沒有及時在平臺發布和更新,甚至沒有人去維護網站,還關閉了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教師依靠本人經驗具有局限性,制作教學案例和課件,缺乏互相溝通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們大多是指結合書本而脫離實際,缺少和企業、專家的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得理論脫離實踐,沒有體現精品課程的精髓。
五、精品課程建設存在問題對策
1.共享資源,提高課程利用效率
精品課程只有實現網絡化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要克服機房上網不方便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障礙。教師也要充分的結合精品課程,將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用于精品課程的教學中,精品課程資源從電子教材、課件和教學錄像等在學校的官方網站上共享,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查閱。網上的教學資源要方便可獲得,讓學生將上課沒聽懂的問題利用課后的學習交流時間將問題搞懂,通過上學習官方網站的圖書館即可獲得講義、教學視頻,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網絡平臺的學習與課程教學相輔相成,學生也可以利用大學城空間的網絡平臺與教師進行互動,將上課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解決,不再拖拉。只有校內與校外相互合作,才能使精品課程得到充分運用。
2.建立動態機制,完善課程資源,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精品課程的內容需要不斷的完善的動態過程,網絡的課程內容要不斷的更新,每學期都要更新新的教學視頻和講義。網絡的動態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網絡上交互式的對話與指導、學生瀏覽率等方面的動態觀測點,以上網方式放映活動過程。高職院校要培養一條理論知識扎實,教學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的教學團隊。能夠參與學校各項的比賽和教學當中,為學校的建設和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提供幫助。不斷完善教學改革和教學手段,建設一條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生到教師一流的教學團隊。教師在教學中要每學期都參與課程小組的討論當中,一門課的建設是一個團隊設計的結果,把實訓和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探討出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同時,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課題和教材的建設中,研究最新的時下熱點,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水平,為教育教學提供幫助,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