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營銷:消費者并非完全理性
體驗式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企業影響深遠,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企業的營銷觀念上。就像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在他所寫的《體驗式營銷》一書中指出的那樣,體驗式營銷站在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五個方面上,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的思考方式。此種思考方式突破傳統上“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消費者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時、消費后的體驗,才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
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體驗營銷就是通過免費試用來銷售產品”。于是,在商場、超市我們看見很多廠家在做“免費品嘗”“免費試用”“免費觀看”“免費咨詢”之類的形形色色的“免費”活動,試圖通過這種“免費”贏得顧客的“好感”。如今人們更是把這個“免費”活動搬上了移動互聯網,當成所謂“互聯網思維”的組成部分。然而,這種“免費”活動在顧客的心中并沒有贏得什么“好感”,他們只是把你的“免費”當作一次“占便宜”,當你問:“怎么樣?買一件吧!”消費者卻會說:“挺好的,改天吧!”
客戶內心究竟是怎么想的?首先,需求的本質是動機。每當客戶被問起希望得到什么樣的體驗時,他總會回答越完善越好,越細致越好。可是同一個服務需求,動機不同,體驗效果也大相徑庭,比如同樣是咖啡館,有人想消遣時光,有人想在一個好的氛圍里一訴柔腸。
其次,客戶不會輕易把他們的需求告訴企業,體驗過程是感受和心情的代名詞,并非都是充分理性的。
體驗營銷一直受累于巨大的投入,這些投入主要用于線下體驗場館的搭建和設備采購。例如萬豪創新快閃實驗室。
在美國酒店業投資峰會上,萬豪國際酒店集團在三條街外的地方圈了3000平方米的地。在這塊空地上,萬豪創新快閃實驗室拔地而起。這個創新中心讓酒店行業的客戶可以現場體驗萬豪的12個創新項目,包括標配虛擬現實的Aloft概念酒店和主打環保健康的Element概念酒店。
體驗式營銷,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客戶在不知不覺中,卻被“清醒催眠”了。日產全球車展的展臺都應用了一種由嗅覺服務提供商Air Airoma為其定制的香氛,名為“東方綠茶”。使用這種香味的目的,就是在全球的任何一場車展上,觀眾們聞到綠茶的香氣,由此形成一種潛意識——這種味道,就是日產。
宜家,相比很多商場的“非買勿動”或“我怕臟,別摸我”的標語,宜家已經讓顧客的購物變成一種休閑的外出旅行。
在宜家,除非你特意要求,不然他們的服務員是不會輕易打擾你,而是任憑你靜心瀏覽。宜家鼓勵顧客“嘗試”:拉開抽屜、打開柜門、地毯上走走甚至在床上打滾都沒人干涉你。免費試用不在話下,甚至對產品進行破壞性試驗都可以。
這些是日常我們看到的宜家,倘若你查閱一下他們之前的營銷方案,更會發現,他們連廣告都打得如此具備體驗感。
法國的公交車站變成了宜家的產品展列區,連沙發上的價格成分標簽都沒有拿走。巴黎地鐵站的等候椅換成了宜家沙發,甚至連背景墻都換成了樣板間的海報,往來的旅客、行人來了一場即時體驗。
宜家在日本神戶更是做了一場夸張的體驗營銷,不僅地鐵內部的座椅都被換成了宜家沙發,連墻面都刷成了宜家風格,并換上了宜家窗簾。
當然,體驗營銷也可以低成本運作,比如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或者亞馬遜的尋寶卡車,都走的是小投入大創意的路線。
(何瑒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