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泉
摘 要: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現行的教育不在掌握知識的多少,能學會并運用知識,能真正掌握學習方法才是關鍵。隨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其中數學教學的改革以“提倡學生自主探索,小組間合作與交流,分享經驗”為基本理念,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也應該廣泛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并加強對小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合作學習;現狀;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課堂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地對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行培養,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發展,最終達到課堂的有效優化。但是,小學低年級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過程中也顯現出諸多不適合之處,現對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現狀和策略進行論述。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現狀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出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優勢,然而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卻出現了諸多問題:
(一)小組合作重形式,輕實質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上通常可以看見學生5~6人成一小組相對而坐,并在課堂中留有合作探究、合作學習的契機,但是其中有很多老師沒有兼顧學習內容和學生需求,而是盲目進行合作學習,不但使合作學習形式化,更有甚者嚴重限制了學生時間利用和綜合素質發展。
(二)小組合作任務不明確或缺乏科學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并不能自行進行問題的設疑和探究,而有的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點,讓學生在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造成了學生不知何去何從的合作現狀,再加上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他們的合作便變成了嬉戲,造成了課堂時間的浪費。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老師還是比較習慣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因此對于教材與合作學習的結合不是太得心應手,對合作學習任務設置太簡單缺乏挑戰性,或太難不能解決,最終都將限制學生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造成了學生主體地位受限
小組合作是幾個學生為同一個目標任務合作探究,而現行的小組合作往往是由教師“安排”,由學優生牽著走的,顯現出的是學生的按部就班,忽視了小組的組成,多是教師和學優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的假象,并非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小組合作習慣不良
“亂”和“散”是小組合作過程中的首要不良現象,合作過程中教室里亂成一團,甚至有些學生談論與學習目標不一致的內容;或者學優生講述,其他人邊聽邊記,以學優生的思維為集體思維;甚至有的小組各干各的,只是相向而坐,并非探究。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面對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的諸多瓶頸,教師們已經進行了諸多的研究,本著為學生綜合發展的目的,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知識基礎差、自制能力差、學習能力有限的實際情況,對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出以下建議:
(一)精準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和諧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和關鍵影響因素,教師通過精心設置的問題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共同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合作。在問題的設置過程中,我主張以教材為參考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問題情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問題的理解,更能激發學生討論表達、合作探究的欲望。
(二)精準的合作目標設置,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長久性
精準的合作目標設置,能夠減少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小組內共同的探究方向,難易適中的探究目標,有利于學生探究積極性的發展,如果合作目標太難會使學生的合作探究信心受挫,表現出消極性;而合作目標太簡單,則又會造成大量課堂時間的浪費。因此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的精準合作目標的設置,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永葆活力。
(三)循序漸進地建立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的常規建立是合作有效性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首先,要分清“聽”與“說”,避免混亂;其次,要有效使用共有學具,完成合作學習;再次,要合理分工,發揮小組內每個人的積極作用;最后,小學低年級學生很難把握合作的目的和合作的時機,教師需要做到有效引導。
(四)多維度評價,并評比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應該是多維度、多層次的,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各個方面,并形成組內、組外、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達到個人的學習競爭,在合作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最終取得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教育的引導者,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吳一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J].學周刊,2013(31).
[2]王潔.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