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嫦
摘 要:語文閱讀的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模塊,在我國的語文教育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小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技巧、學習能力等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但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閱讀這一區域的涉及非常少,閱讀能力的好壞將會直接的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為此,為解決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能鍛煉他們的思維方式,還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價值觀,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閱讀”就是指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將書面上闡述的語言和其他具有意義是知識結構,通過自主的思考,領會文章的實踐性和要點,所以,閱讀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成績上,閱讀的好壞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閱讀能力不夠的學生,在面對題目時,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題目的要求,致使學生在實際答題中,不能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語文水平,學習能力減弱,學習成績下降。
一、現階段閱讀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的影響
就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成績而言,學生的語文成績存在著一定的欺騙性,成績的真假有待探索,原因就在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對于教材內的知識反復學習,而教材外的知識卻未曾涉足過。學生在長期做語文作業和語文習題,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方式自然沒有一個良好的開始,這樣的學習方式,即便是學生考滿分,也不足以證明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部分的中學語文教師都發現這樣一個情況,就是在小學階段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一旦步入初中,語文成績的落差就會極大地凸顯出來,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直線下滑,學生對于語文投入的時間越來越長,但語文能力提升卻微乎其微。發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過于依賴于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只是通過強硬的消耗時間和精力的方式去學習語文,要知道,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發展自身,為使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內涵提升到更高的一個層面,但教師的這種只注重分數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只是一臺考試機器,不能很好地理解語文知識,這勢必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出現問題。
閱讀的方法同樣也是影響小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生在閱讀題目時,大腦中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對于考試的內容沒有全面的理解,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低,在日常的閱讀中,學生沒能有針對性地訓練自身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論點都沒能很好地抓住。例如,在解題時,對于文章題目的回答過于籠統,答題沒有層次感,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在答題中失分。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就在于,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過硬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加強學生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成績
加強學生的閱讀應從學生的自主意愿出發,因為語文的成績決定權在于學生本身,學生在考試中大腦進行思考,才能更好地進行答題,而一味地讓學生進行答題式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僅沒有幫助,還會導致學生的語文能力出現偏向化,學生只有在考試答題時才能體現語文能力,而在其他方面則不能體現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將閱讀合理地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要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腳踏實地地進行閱讀,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此外,在閱讀內容上,教師應跳出傳統教學的牢籠,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因為在實際的考試中,語文考核的內容對教材涉及的并不多,要想更好地應對考試,提高考試分數,必須加強學生的自身建設,培養學生多方面多監督思考語文問題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面對不同題型時,都能靈活應對。
在閱讀的方式方法上,學生要正確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閱讀的過程中發掘自身的內在能力,在閱讀文章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例如,在閱讀時,要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對文章主要描述的事物有所了解,然后再聯合題目進行二次閱讀,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從反復的閱讀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學習《夢圓飛天》的課程時,可以將文章的內容進行多次閱讀,再聯想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樣子,以多次的閱讀發現文章中的細節,整個步驟完成后再根據文章內容結合自我想法進行答題。答完題后,還要仔細地進行檢查,將自己的答題內容科學地融入文章,檢查是否符合題目要求。通過一系列的步驟,養成細心謹慎的答題習慣,提高語文成績。
總之,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視野放得更遠,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陳淑娟.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5(1).
[2]汪文青.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淺談[J].讀書文摘,2016(4).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