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淑儀
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一個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愛上英語。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英語游戲教學是一種激發并保持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巧妙地設計游戲活動,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一、目的性
游戲教學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不是單純的玩,而是帶有一定的任務性,目的是通過游戲活動掌握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游戲,在游戲規則上也要體現對教學內容的操練。為了保證在游戲的操作過程中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避免出現一玩不可收拾的局面,教師可以在備課、上課和課后經常反思如下問題:(1)我要教什么?即教學目的與重點難點是什么?是否能通過這些游戲強化重點,突破難點?(2)學生學到了什么?通過引入游戲,教學效果如何?(3)我所教的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多少?哪些內容學生沒掌握到,為什么?(4)學生在重點難點上花了多長時間?是不是玩游戲玩忘了或玩過了頭而本末倒置?如果不認真考慮這些問題,就容易“為了游戲而游戲”。結果,形式多于內容,“熱鬧”多于“深刻”,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二、適宜性
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一定要考慮學習者的年齡特征和現有英語水平,教學環境等因素,保證所設計的游戲無論從難易程度,還是形式和方法都適合學習者。首先,游戲的難易程度一定要適宜,太難的游戲多數學生做不了,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太容易了又不能激發興趣。針對不同班級、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安排最適宜的游戲。如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的班級就不適合玩男女生對抗性的游戲,因為顯失公平,失去了游戲的意義;其次,形式和方法的選擇也很重要。
三、趣味性
好動、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活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點。教師在課堂上穿插游戲、活動能使原本較枯燥、機械的單詞學習和句型練習變的生動有趣。如,教學六年級下冊“Turn left at the corner.”這課時,可以請全班學生起立,教師發指令,并跟學生一起做“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 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句子的意思,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通過這種活動,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富有動態的語言活動中感受到了濃濃的趣味。解決了教學難點,避免了機械重復,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造性和多樣性
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在于創造。如果一位英語教師設計的游戲長期不更新,千篇一律,缺乏變化,學生會感到乏味厭倦,就不會再提高學習興趣,因此不斷的推陳出新,變化形式才能滿足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事實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最佳途徑之一就是每天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并有新的創意。只是停留在模仿復制階段,對教師本身的才智和創造力也是一種損傷。任何游戲的設計都有很大可以擴展的空間,只要用心反思,精心設計,就一定能做到觸類旁通,機變百出。目前在我們課堂上使用的趣味游戲可分為詞匯游戲,句型游戲,聽說游戲,表演游戲等幾類。詞匯游戲有:單詞接龍,縱橫字謎,閃動卡片,BINGO等。句型游戲有:連鎖反應,包中猜物等。表演游戲有:分角色扮演和自編自演等。在課堂游戲的操作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實物、掛圖、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錄像片和計算機,使游戲更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加強學生直接理解所學的英語。如在教hot,cold,warm,cool時,我拿來一些冰塊和熱水,讓學生觸摸感受。在學食物類單詞時,我讓學生用彩筆畫出各種他們喜愛的食物。還可以將句型編成Chant,讓學生說唱表演,不斷創新,各式各樣的游戲使課堂充滿了吸引力,孩子們樂于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
五、可控性
游戲進行時,由于其本身的對抗性比較強,學生好勝心切,群情激昂時難免會導致課堂紀律混亂,因此游戲中應強調規則,適當地運用獎懲。這有利于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培養,教師更應有預知性,做好調控措施,例如,比賽成績與紀律成績掛鉤;以表揚代替批評等。表揚時應表揚多數,讓“受批評者”孤寡無助而自律收斂,確保課堂既有氣氛又有條不絮。游戲結束時,及時穩定情緒、轉移注意力,師生共同歸納、小結;表揚優勝者、鼓勵后進生,提出努力方向,這樣會使游戲的導向功能發揮得更好。
六、參與性
成功的游戲必須能保證大多數學生參與。因此,游戲的難度要適中,太難會使多數學生做不來,導致失敗,挫傷學生積極性;太容易又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不同年級的學生應從實際出發,設計最適宜的游戲讓學生參與。如“Guessing Game”中低年級的學生“猜詞”,高年級學生就得“猜詞→說句子”較為適合了。讓學生多參與的游戲還有一定的對抗性,小學生在游戲中都希望取勝,非常關注游戲的結果。因此,我們就利用它們的這種心理來設計游戲,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游戲、學習中。另外,老師在游戲中還應注意到學生和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游戲,激發全體同學的競爭意識和培養他們的成功感。
運用恰當的教學游戲雖然只占課堂教學幾分鐘,卻能夠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重要的是,豐富多彩的游戲滿足了兒童自我表現欲望,想象力和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因此,只要根據一定的規律和課堂實際情況來精心設計英語教學游戲,英語課堂教學一定會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