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鋒
一位中層生在自己的周記中寫道:“我能忍受一切,只要別要我上課……”本人感到震驚,一直認為對學習沒興趣,討厭學習的都是學習成績一向不好,思想品德不良,不論上哪門課都趴在桌面上半睡半醒,興致來了還可能故意起哄,經(jīng)常遲到、曠課的“壞學生”,一個班也就是那么三五個。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極強,可當前初中生厭學現(xiàn)象為什么越來越嚴重了呢?如何解決這問題?
一、初中生厭學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作為班主任,我通過細致觀察、走訪、調研和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生厭學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基礎差
一部分學生,由于小學沒打好基礎,到了初中,他們曾經(jīng)努力過,也曾經(jīng)灑過汗水,但無論怎么奮斗,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無情地擊碎了他們的進取心,促使他們對此作出了不正確的歸因,認為自己天生愚笨,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放棄了努力,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
2.逆反心理強
作為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發(fā)育開始趨向成熟,他們感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對父母和老師之言不再“唯命是從”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羅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學生和師長間進入了這樣一個怪圈:你越是管我的學習,我偏不學;你越不學,我越要逼你學。最終導致了學生的厭學。
3.耐挫力低
現(xiàn)在的初中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的,小學時生活上家長包辦,學習上老師也經(jīng)常越俎代庖,這使一些孩子逐步變得依賴性強,耐挫力低。在剛上初中時,許多學生還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望很強,希望上課時能圓滿地回答老師的提問,作業(yè)能得到老師的好評,考試能取得好成績,在各項活動中能大顯身手,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一旦遇到困難、挫折時,他們很容易情緒低落、退縮放棄,由于不能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厭學心理便隨之產(chǎn)生。
4.自我評價偏激
有些學生自尊心、虛榮心較強,只聽表揚,對老師批評建議難以接受。學習上失利時,往往歸于外因,如學風不好、教師沒教好等。這類學生可能會因為討厭學習環(huán)境或某些教師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
二、班主任對學生厭學心理的疏導策略
初中生厭學心理的出現(xiàn),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外,教育者教育方式方法,家庭、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作為班主任,我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找尋有效對策及時疏導學生的厭學心理。
(一)堅定“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有效疏導學生厭學心理,轉化厭學學生,最重要的并非是技巧,而是理念。作為班主任,我堅定素質教育下“以生為本”這個理念,對厭學學生,我尊重、理解、關愛、親近、平等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我經(jīng)常與各任科老師溝通,共同探討疏導策略;在與家長溝通時,我并不是把家長當作出氣筒、告狀對象、變相體罰的工具,而是把他們“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轉變?yōu)椤霸歌F成鋼”的心理,引導他們運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引導孩子。
(二)厭學心理疏導的實施辦法
1.注重勵志教育
初中生已有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表現(xiàn)欲和活動欲很強,平時我注重勵志、感恩、哲理故事及名言、新聞等教育素材的學習和積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我還利用班會、周記、黑板報、班級QQ群等平臺,加強師生的溝通,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安全守紀、勵志勵學、文明禮儀、誠實守信、為人處事、愛國情操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或風氣進行評議,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自我評價激勵
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是提高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內在穩(wěn)定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做人。”我經(jīng)常有計劃地給學生上心理教育活動課,在活動中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認識自己的價值。
3.培養(yǎng)競爭意識
抗挫折力是初中生應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而競爭是提高抗挫折力的一個好辦法。我在班級里讓學生在課堂紀律,編板報,校園文明,文藝表演,值日勞動,校運會等方面展開競賽活動,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長期以來受壓抑的自尊心,增強集體榮譽感,以恢復其自信,然后,再進一步不失時機地將競爭意識引導到學習上。
4.善用目標激勵
有厭學心理的學生,通過老師的疏導,他們有了想認真學習的愿望,但因為他們的基礎太差,缺漏的知識實在太多,一時間成績很難趕上去。如果這時,教師向他們提出的要求太高,就會將他們剛激發(fā)出來的一點自尊心壓下去。此時,我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訂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大目標”——高的、遠的要求,“小目標”——近的、低的要求。先讓學生實現(xiàn)“小目標”,再完成“大目標”,讓他們能“跳一跳摘到果子”。這樣,學生能不斷激勵自己奮發(fā)向上,獲得持久的學習動力。
(三)厭學心理疏導要有針對性
初中不同階段,厭學心理疏導關注的重點不同。在工作實踐中,我對有厭學心理的學生有不同的關注點:七年級重點關注學生入學適應性問題;八年級重點關注學生學業(yè)分化問題,給學習困難生以具體的幫助,關注后進生對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要;九年級重點關注學生學習壓力和學習挫折問題。
另外,對處于厭學心理不同階段、不同原因導致厭學、厭學程度不同的學生我采取不同的策略。如開始產(chǎn)生冷落感的學生,對學習還是有信心,有向上的動力的,我及時給予關注,消除他的冷落感;對自暴自棄的學生,我指導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適當降低學習要求,引導他們小步前進;對于對教師有偏見,學習偏科的學生,我?guī)椭麄冄a習弱科,走出誤區(qū);對學不得法的學生我加強學法指導,教會他們科學用腦等。
總之,對于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厭學心理或行為,我絕不做孤立的、割斷成長線索的分析和處理,而是全面了解和考察學生的家庭背景、求學歷程和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生活事件,找到學生厭學的原因所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