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宇
摘要:目的:探討預防接種疫苗的異常反應及相應對策。方法:對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管轄的社區衛生院,接受疫苗接種的100名兒童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男42名、女58名,年齡在1歲~8歲,平均年齡(5.2±1.3)歲,所有兒童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結果:患者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其中惡心癥狀有5例,頭痛、體溫升高、三角肌痛分別有2例,嘔吐1例。結論: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有生物制品本身的原因,也有受種者個人體質的原因,醫護人員要嚴格規范操作流程,完善門診制度,及時處理不良反應實踐,減輕癥狀。
關鍵詞:疫苗接種;預防對策;方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管轄的社區衛生院接受疫苗接種的100名兒童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男42名、女58名,年齡在1歲~8歲,平均年齡(5.2±1.3)歲,所有兒童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接種的疫苗主要包括A群C群腦膜炎多糖疫苗(由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90003,商品規格:20μg/0.5mL每瓶,每人1次用劑量0.5mL,有效期至2018年2月13日)、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苗(由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20108,商品規格:0.5mL/瓶,每人1次用劑量0.5mL,有效期至2017年8月5日);流感病毒亞單位佐劑疫苗(生產廠家為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70015,商品規格:0.5mL/瓶,每人1次用劑量0.5mL)。疫苗的運輸、保存均符合國家的相關要求。
1.2接種方法
由擁有疫苗接種資質的醫務人員對入選兒童實施疫苗接種,接種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流程執行,做好相關工具的消毒工作,流感病毒亞單位佐劑疫苗的接種部位是左上臂肌肉,其他疫苗的接種部位是右上臂皮下,接種完成后每位兒童均留院觀察30min。接種工具為一次性注射器、醫用棉簽以及醫用酒精等。
1.3接種后不良反應的處理
按照國家衛生部門規定的接種疫苗不良反應上報程序,在接種者發生不良反應的當天將其不良反應的相關情況上報至本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如果兒童在接種后出現全身反應,體溫在37~38℃,伴有全身不適,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指導其多飲水,進行適當的休息,通常2d~3d左右就能恢復正常。兒童接種后,如果有紅腫、發熱、疼痛等反應,應該用熱毛巾對注射部位進行熱敷,每次持續30s~40s,每小時熱敷1次。如果接種后兒童的體溫升高,超過38.5℃或有其他不適應情況出現要及時送醫。對于接種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兒童進行為期半個月的隨訪。
2結果
2.1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進行A群+C群腦膜炎多糖疫苗接種的兒童有37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1%;進行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苗接種的有5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6%;進行流感病毒亞單位佐劑疫苗接種的有1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見表1。
2.2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
患者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其中惡心癥狀有5例,頭痛、體溫升高、三角肌痛分別有2例,嘔吐1例。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不斷突破,保健事業也受到了社會及人們的廣泛關注。為降低多種傳染性疾病的兒童患病率,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及發育,國家要求所有兒童應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疫苗接種主要對象為兒童,接種疫苗可有效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然而疫苗并非絕對安全,兒童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對兒童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巨大影響。為此,探討預防接種疑似異常反應的對策尤為重要。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營建溫馨的接診環境。接種日接診人員相對集中,因此有必要添加作業人員或志愿者效勞,妥善組織作業人員,保持治療秩序,削減對打針及給藥護士作業的攪擾。重視接種目標的心思反響,建立與孩童之間密切的信賴聯系。情緒和藹親熱恰當鼓舞表彰,緩解嬰幼兒的嚴重恐懼心思,促進預防接種作業順利進行。在等候區及診區張貼孩童卡通畫,并預備玩具、圖書以渙散幼兒的注意力,一起做好消毒辦理。非接種日也敞開游戲區,鼓舞幼兒接種前了解環境。對存在強烈恐懼心思的幼兒,應酌情暫緩接種。
(2)接種時嚴厲查對,挑選適合體位及打針部位。在預防接種時,皮下打針最為常見,上臂三角肌下緣神經散布少、血管少、不容易被污染,故常挑選在此部位進行皮下打針。肌肉打針時宜選取上臂三角肌中部來采取深部打針,運用前充沛搖勻、現用現配能削減部分紅腫、硬結、痛苦程度。如接種百白破疫苗前應提早奉告家族:因為此類藥物吸附溶劑為氫氧化鋁佐劑部分反應會稍強,大多可自行減輕,防止嚴重。接種人員絕不可單純為防止不良反應而私自削減接種劑量,影響效果、下降保護率。
(3)疫苗接種后干涉:疫苗接種后患兒要在留觀室調查30min,調查無異常后可脫離。護理人員也要輔導家人做好患兒離院后的關照作業。孩童在接種疫苗后要防止劇烈運動,堅持打針部位皮膚干燥,不行抓撓打針部位。患兒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行吃辛辣等影響的食物,也不行吃海鮮一類的發物。患兒在接種疫苗后呈現輕微、時間短的部分或全身反應是正常現象,無需做特別處理。若發作低熱,則要叮嚀患兒多喝水,確保足夠的歇息,若體溫繼續升高則要來院就診。
(4)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疾控中心要強化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對所有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合格的人員方可上崗。院方也要提升工作人員與兒童交流的能力,幫助患兒改善不良的情緒,使其能夠更好的配合接種工作。在與患兒交流的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和藹的態度,不可急躁。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顯示,兒童發生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與其接種的疫苗制品和受種者本身體質問題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關。因此,疾控中心及相關單位要對醫務人員進行疫苗接種知識培訓,在轄區內進行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以減少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程曼君,蘇鎮軍,連慶華.接種疫苗告知制對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8(5):706-707.
[2]羅紅艷.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原因分析與應對策略研究[J].當代護士,2015,6(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