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蘇二
口味和性格有關?
編輯/蘇二
據美國《男性健康雜志》報道,長期以來,科學家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一個人喜歡的味道與其性格之間存在相關性。紐約城市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愛吃苦味食品的人往往更嚴厲。受試者被要求飲用苦味飲料或白開水,隨后對一件事情發表意見。結果顯示,喝苦味飲料的參與者比喝白開水者所做出的評判意見要嚴格27%。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000名參與者進行了兩個獨立的實驗。第一個實驗中,500個參與者面前有等量酸、甜、咸、辣的食物,他們被要求對這些食物進行6級的喜好分級。
隨后他們填寫了關于性格的問卷調查。問題如:“如果別人挑釁我,我可能會打他/她”“我希望別人注意我”等。接下來,參與者回答有關性格外向度、隨和度、責任心和情緒波動等問題。最后,他們完成了虐待狂傾向的綜合評估,評估個體日常施虐的傾向。比如“我喜歡折磨人”“當別人意識到我在取笑他時,我覺得特別有趣”等。

研究人員還對其余的500人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結果均證明,心理學家發現,特別喜歡吃帶點苦味食物的人很可能有著“黑暗性格”。所謂黑暗性格,是指陰險狡詐、自私冷酷、虛榮自戀、容易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痛苦之上的性格特征。雖然研究人員還不清楚為什么有以上性格特征的人偏愛苦味,但可能是因為他們能從中感到興奮。
在野外,苦澀食物常常是有毒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中的很多人厭惡苦味。而喜歡苦味的人十分享受能引起恐懼的興奮體驗。
在西方,家長們在萬圣節為孩子們分發糖果,就有希望他們乖巧聽話的含義。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一做法或許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喜歡吃甜食的人,的確會展示出更多的善意。
科學家選擇了甜味進行研究,他們想知道是否喜歡吃甜的人會更慷慨、更善于與人相處。許多大學生回答了問卷,問題包括“你是否心軟”“是否愛給別人出主意”等,然后讓他們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結果表明,那些愛吃甜食的人會認為自己個性比較討喜。科學家后來的調查也發現,那些愛吃糖的人確實比其他人更愿意在學校里擔任志愿者的工作,或是承擔額外的任務。
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一項美國的研究稱,愛不愛吃辣,和人的性格也有關。性格開朗喜歡冒險的人,更喜歡辛辣味的食物,而性格內向保守的人,對辣味就不那么感興趣。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納迪婭﹒伯恩斯希望通過這項研究來確定人格類型與人們對辛辣食品偏好之間的相關關系。她召集了184名實驗參與者,他們都是非吸煙者,年齡在18~45歲之間,味覺能力未受到損害;大部分為白人,女性比例偏高(63%)。
伯恩斯采用了“阿內特庫存感覺尋求(AISS)模型”來測量受試者感覺尋求的人格特質,如果他們在測試中的得分高于AISS模型的平均值,則這些參與者被視為對風險和新的經驗更為開放;如果他們在測試中的得分低于AISS模型的平均值,則被視為對風險和新的經驗較為保守。
研究人員給參與者發放了直徑為25微米的辣椒素,它是辣椒的有效成分;隨著辣椒素強度的增加,研究者要求參與者評價他們對辣味食品的喜愛程度。實驗結果顯示:在AISS測試中得分低于平均值的參與者會隨著辣椒素灼熱感的增強而對辣味食品產生厭惡感,而在AISS測試中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參與者會隨著辣椒素灼熱感而對辣味食品產生一致的喜好;得分處于平均值的參與者對辣味食品的偏好程度處于前兩者之間。
結果發現,性格開朗、喜愛冒險的人,隨著辣味的增加,更喜辣味食品。而性格內向的人,對辣味食品則出現排斥心理。
